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及其预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产能过剩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预警方法研究综述 | 第21页 |
·神经网络预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8-34页 |
·产能过剩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28页 |
·产能过剩的实证研究 | 第28页 |
·产能过剩的度量方法 | 第28-29页 |
·熵值法简介 | 第29-31页 |
·BP 神经网络技术 | 第31-32页 |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简介 | 第31页 |
·BP 神经网络特点 | 第31-32页 |
·BP 神经网络预警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界定 | 第34-48页 |
·中国造船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中国造船业总体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优势 | 第35-37页 |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严重 | 第37-38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概述 | 第38-43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概念 | 第38-39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分类 | 第39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动因 | 第39-41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的识别 | 第41-43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研究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危害性大 | 第43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涉及面广 | 第43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化解时间长 | 第43-44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存在滞后性 | 第44-45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的界定 | 第45-47页 |
·产能过剩程度的等级划分 | 第45页 |
·产能过剩的程度分析 | 第45-46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的界定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评价研究 | 第48-60页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48-50页 |
·常用权重确定方法 | 第48页 |
·熵值法 | 第48-50页 |
·造船业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0-52页 |
·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0-51页 |
·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1-52页 |
·产能过剩评价指标分析 | 第52页 |
·各指标产能过剩界限的确定 | 第52-57页 |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52-54页 |
·产能利用率的计算 | 第54-55页 |
·评价指标的等级界限 | 第55-56页 |
·指标值到分数值的映射 | 第56页 |
·产能过剩指标分数值 | 第56-57页 |
·产能过剩的测算 | 第57-59页 |
·数据处理 | 第57-58页 |
·计算指标的信息熵 | 第58页 |
·计算指标的熵权 | 第58页 |
·测算产能利用综合指数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预警研究 | 第60-75页 |
·预警方法选择 | 第60页 |
·EM-BP 产能过剩预警 | 第60-61页 |
·BP 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建立 | 第61-68页 |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激活函数选取 | 第62-63页 |
·网络误差函数 | 第63-64页 |
·输入输出数据预处理 | 第64页 |
·初始参数设定 | 第64-65页 |
·算法设计过程 | 第65-66页 |
·算法改进 | 第66-68页 |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预警的实证分析 | 第68-73页 |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训练 | 第68-70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预警结果检验 | 第70-72页 |
·模型预警 | 第72页 |
·预警趋势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 第75-78页 |
·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5-76页 |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 第75页 |
·扩大船舶内需 | 第75-76页 |
·开展行业兼并重组战略 | 第76页 |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第76页 |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6-77页 |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 第76页 |
·转变企业增长方式 | 第76页 |
·强化产能过剩风险意识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编著的教材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详细摘要 | 第87-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