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控制环境相对湿度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控制环境相对湿度的方式 | 第11页 |
·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及性能评价 | 第11-13页 |
·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 | 第11-12页 |
·调湿材料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12-13页 |
·调湿材料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无机类调湿材料 | 第13-15页 |
·有机高分子类调湿材料 | 第15-16页 |
·生物质调湿材料 | 第16页 |
·复合调湿材料 | 第16-17页 |
·现存调湿材料的不足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硅胶基调湿剂的研制 | 第19-25页 |
·前言 | 第19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仪器 | 第19页 |
·试剂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硅胶基质的筛选 | 第19-20页 |
·调湿材料的制备 | 第20页 |
·组分配比的优化 | 第2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硅胶种类的筛选 | 第20页 |
·无机盐种类的筛选 | 第20-21页 |
·无机盐用量的筛选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羧甲基纤维素钠基调湿剂的研制 | 第25-33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调湿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复合调湿材料组分配比的优化 | 第2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无机盐种类的筛选 | 第26页 |
·无机盐配比的确定 | 第26-28页 |
·制孔剂用量的筛选 | 第28-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基质调湿剂的研制 | 第33-42页 |
·前言 | 第33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仪器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调湿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调湿材料基质配比的确定及筛选 | 第34页 |
·复合调湿材料组分配比的优化 | 第3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调湿材料基质配比的确定及筛选 | 第34-35页 |
·硅胶粒径和孔径的筛选 | 第35-38页 |
·硅胶含量的筛选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调湿剂性能的测定 | 第42-57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吸湿量及湿容量的测定 | 第43页 |
·温度变化时调湿材料控湿响应速度 | 第43页 |
·调湿材料的应用效果评价 | 第43-44页 |
·安全性能测试 | 第44页 |
·调湿剂的结构与表征 | 第4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6页 |
·调湿剂吸湿量和湿容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调湿剂对温度变化引起湿度变化的响应 | 第45-47页 |
·调湿剂的实际使用效果评价 | 第47-49页 |
·安全性能测试 | 第49-51页 |
·调湿剂的结构与表征 | 第51-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