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2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8页 |
(二)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三) 诊断分型标准 | 第8-9页 |
(四) 纳入标准 | 第9页 |
(五) 排除标准 | 第9页 |
(六)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9-10页 |
(七) 病情轻重程度评定 | 第10页 |
(八) 治疗方案 | 第10页 |
(九)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 第10-11页 |
三、 数据的分析 | 第11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11-20页 |
(一)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指标的比较 | 第11-14页 |
(二) 疗效评价 | 第14-18页 |
(三) 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 第18-20页 |
讨论 | 第20-29页 |
一、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20-22页 |
(一) 病因 | 第20-21页 |
(二) 病位 | 第21页 |
(三) 病机 | 第21页 |
(四) 高频抽动症状和非抽动症状 | 第21-22页 |
二、 “肾藏志应恐”理论 | 第22-23页 |
(一) 五脏藏五神生五志 | 第22-23页 |
(二) 肾藏志 | 第23页 |
(三) 肾主恐 | 第23页 |
三、 从肾解释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 | 第23-24页 |
四、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肾志不足证)常伴有惊恐表现的原因及机理 | 第24页 |
五、 强志定恐方的组方思路及方药分析 | 第24-25页 |
六、 强志定恐散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5-26页 |
(一) 熟地黄、远志 | 第25-26页 |
(二) 茯神、党参 | 第26页 |
(三) 甘菊花 | 第26页 |
七、 研究结果 | 第26-28页 |
(一) 治疗前病例资料比较 | 第26页 |
(二) 抽动严重程度 | 第26-27页 |
(三) 抽动症状比较 | 第27页 |
(四) 疗效评价 | 第27页 |
(五)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 第27-28页 |
(六) 远期疗效评价 | 第28页 |
八、 问题与展望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综述 | 第3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详细摘要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