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连通井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水平井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国内外水平井技术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水平井设计及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水平连通井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1-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第2章 水平连通井轨道设计方法研究 | 第13-33页 |
| ·水平连通井工艺概述 | 第13页 |
| ·水平井井眼轨道分类及设计模型 | 第13-22页 |
| ·水平井轨道的分类 | 第14-16页 |
| ·水平井轨道设计模型及实例设计 | 第16-22页 |
| ·二维井眼轨道设计通用模型 | 第22-24页 |
| ·三维井眼轨道设计模型及实例设计 | 第24-29页 |
| ·线目标设计模型 | 第25-28页 |
| ·设计实例 | 第28-29页 |
| ·水平连通井轨道优化设计模型及实例设计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BHA造斜能力分析方法研究 | 第33-47页 |
| ·BHA造斜率几何分析法 | 第33页 |
| ·三点定圆原理 | 第33-34页 |
| ·几何造斜率的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 ·几何造斜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3页 |
| ·单弯螺杆造斜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 ·同向双弯螺杆造斜率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 ·异向双弯螺杆造斜率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 ·计算程序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井眼轨道预测方法研究 | 第47-56页 |
| ·井眼轨道预测技术研究 | 第47-49页 |
| ·井眼轨道预测方法的分析 | 第47页 |
| ·井眼轨道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47-49页 |
| ·轨迹预测计算实例 | 第49-53页 |
| ·计算程序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水平连通井井眼轨迹分段控制方法研究 | 第56-69页 |
| ·轨迹控制技术的要求 | 第56页 |
| ·着陆控制 | 第56-60页 |
| ·水平段控制 | 第60-63页 |
| ·连通控制 | 第63-68页 |
| ·钻头钻进方向与溶腔直井间的角度偏差测量算法 | 第64-67页 |
| ·钻头与溶腔之间的距离测量算法 | 第67页 |
| ·判断连通效果的方法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现场应用 | 第69-85页 |
| ·FS-19井井眼轨迹控制 | 第69-74页 |
| ·施工难点 | 第69页 |
| ·工程设计 | 第69-71页 |
| ·轨迹控制施工 | 第71-74页 |
| ·QF-2井井眼轨迹控制 | 第74-82页 |
| ·工程设计 | 第74-76页 |
| ·轨迹控制施工 | 第76-82页 |
| ·对比分析及小结 | 第82-8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5-86页 |
| ·结论 | 第85页 |
| ·建议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附录 | 第9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