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克里金的土壤碳通量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图目录 | 第7-9页 |
表目录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2 区域土壤碳通量估算原理 | 第14-21页 |
·动态开发箱法的测量原理 | 第14-16页 |
·区域监测方案简介 | 第16-18页 |
·空间插值技术概述 | 第18-21页 |
·空间插值的分类 | 第18-19页 |
·一般空间插值过程 | 第19-21页 |
3 贝叶斯-克里金的土壤碳通量监测 | 第21-49页 |
·单点监测 | 第22-29页 |
·基于 SCF-S2002 的土壤碳通量监测 | 第22-24页 |
·测量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24-26页 |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 | 第26-29页 |
·分布式动态监测方案设计 | 第29-32页 |
·分布式动态监测布点方案 | 第29-31页 |
·分布式动态监测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基于贝叶斯-克里金方法进行土壤碳通量估算 | 第32-49页 |
·贝叶斯-克里金的优势分析 | 第32-43页 |
·面向分布式动态监测的贝叶斯-克里金原理设计 | 第43-45页 |
·贝叶斯-克里金的实现 | 第45-49页 |
4 试验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 第49-57页 |
·试验过程 | 第49-56页 |
·动态监测的优势性分析 | 第49-52页 |
·贝叶斯-克里金插值算法优势分析 | 第52-55页 |
·区域土壤碳通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创新点 | 第57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