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山羊绒纤维概述 | 第9-10页 |
·变异山羊绒及其分类 | 第10-11页 |
·山羊绒结构与性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山羊绒与羊毛的共同点 | 第11-12页 |
·山羊绒与羊毛的不同点 | 第12-13页 |
·山羊绒的理化性能 | 第13页 |
·羊毛染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页 |
·羊毛防缩整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树脂整理法 | 第14页 |
·氧化整理法 | 第14-15页 |
·其它整理方法 | 第15-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 试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17-21页 |
·试验原料 | 第17页 |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测试方法 | 第18-21页 |
·山羊绒纤维拉伸性能测试 | 第18-19页 |
·山羊绒纤维摩擦性能测试 | 第19页 |
·山羊绒纤维表面形态观察 | 第19页 |
·山羊绒纤维白度测试 | 第19-2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0页 |
·正交试验分析 | 第20-21页 |
3 变异山羊绒纤维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53页 |
·双氧水氧化处理 | 第21-27页 |
·双氧水 | 第21页 |
·处理条件 | 第2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过氧乙酸氧化处理 | 第27-33页 |
·过氧乙酸 | 第27-28页 |
·处理条件 | 第2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纤维摩擦能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次氯酸钠氧化处理 | 第33-39页 |
·次氯酸钠 | 第33-34页 |
·处理条件 | 第3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高锰酸钾氧化处理 | 第39-45页 |
·高锰酸钾 | 第39-40页 |
·处理条件 | 第4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二氯异氰尿酸钠(DCCA)氧化处理 | 第45-51页 |
·DCCA | 第45页 |
·处理条件 | 第45-4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变异山羊绒纤维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8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变异山羊绒纤维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4-66页 |
·绒纤维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二细纤维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两型纤维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粗毛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正交试验白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不同产区变异山羊绒纤维二氯异氰尿酸钠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68-79页 |
·处理后不同产区变异山羊绒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8-73页 |
·不同产区绒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不同产区二细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不同产区两型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不同产区粗毛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2-73页 |
·处理后不同产区变异山羊绒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3-77页 |
·不同产区绒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3-74页 |
·不同产区二细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4-75页 |
·不同产区两型纤维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5-76页 |
·不同产区粗毛摩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处理前后变异山羊绒纤维形态结构分析 | 第79-84页 |
·试验样品与仪器 | 第7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79-81页 |
·处理前后变异山羊绒纤维红外光谱分析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7 结论 | 第84-86页 |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本课题存在的主要不足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 第92-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