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4页 |
1 引言 | 第18页 |
2 碳纳米管 | 第18-22页 |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特性 | 第20-21页 |
·碳纳米管的应用 | 第21-22页 |
3 导电聚合物和3,4-聚乙烯二氧噻吩(PEDOT) | 第22-28页 |
·导电聚合物PEDOT的性质与应用 | 第24-25页 |
·导电聚合物PEDOT聚合、掺杂和导电机理 | 第25-26页 |
·导电聚合物PEDOT的制备方法 | 第26-28页 |
4 液液界面 | 第28-32页 |
·液液界面简介 | 第28页 |
·液液界面应用研究 | 第28-32页 |
·液液界面在胶体颗粒吸附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液液界面在合成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4页 |
第二章 液液界面碳纳米管转移与组装过程研究 | 第44-65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4-5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主要仪器 | 第45-46页 |
·碳纳米管的酸化处理及表征 | 第46-47页 |
·碳纳米管的酸化处理 | 第46页 |
·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46-47页 |
·碳纳米管从水相到油水界面的转移吸附 | 第47-48页 |
·水中碳纳米管(CNTs)含量检测 | 第48-5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混酸氧化处理后碳纳米管的性质 | 第50-53页 |
·水溶液中的分散性 | 第50-51页 |
·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结果 | 第51页 |
·SEM和TEM表征结果 | 第51-53页 |
·碳纳米管从水相到油水界面转移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53-62页 |
·溶液pH值对碳纳米管界面吸附的影响 | 第53-54页 |
·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界面吸附的影响 | 第54-59页 |
·有机溶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碳纳米管界面转移的动力学过程 | 第60-6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三章 液液界面组装法制备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为稳定剂的乳液 | 第65-83页 |
1 引言 | 第65-6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6-67页 |
·乳液的制备 | 第67页 |
·乳泡分析 | 第67-6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9页 |
·离子液体诱导乳液的形成 | 第68-69页 |
·离子液体作用下碳纳米管在油水界面组装的影响因素 | 第69-74页 |
·离子液体用量对转移组装的影响 | 第69-70页 |
·有机溶剂对转移组装的影响 | 第70页 |
·离子液体种类的影响 | 第70-74页 |
·乳泡大小的可控性 | 第74-79页 |
·碳纳米管浓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离子液体用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油水体积比的影响 | 第77-78页 |
·有机相选择的影响 | 第78-79页 |
·乳泡稳定性 | 第79页 |
4 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章 液液界面碳纳米管相转移法同时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和纳米吸附剂 | 第83-98页 |
1 引言 | 第83-8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84-8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4页 |
·水中重金属Pb~(2+)的吸附 | 第84-85页 |
·Pb~(2+)的标准贮备液配制 | 第84页 |
·吸附剂酸化碳纳米管(AO-MWNTs)的准备 | 第84-85页 |
·碳纳米管吸附水中Pb~(2+)离子 | 第85页 |
·负载Pb~(2+)的碳纳米管从水相分离 | 第85-86页 |
·吸附相关术语与计算 | 第86-8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3页 |
·液液界面相转移法分离去除吸附有Pb~(2+)的AO-MWNTs吸附剂 | 第87-89页 |
·酸化碳纳米管吸附Pb~(2+)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93页 |
·碳纳米管用量对吸附Pb~(2+)的影响 | 第89-90页 |
·溶液pH值对AO-MWNTs吸附Pb~(2+)的影响 | 第90-92页 |
·其它无机盐对Pb~(2+)吸附的影响 | 第92-9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第五章 液液界面电化学合成导电高分子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 第98-127页 |
1 引言 | 第98-9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99-10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9-100页 |
·液液界面电聚合装置的设计与聚合过程 | 第100-101页 |
·三电极体系 | 第100页 |
·电聚合装置的设计与制备 | 第100-101页 |
·PEDOT膜油水界面电化学聚合 | 第101页 |
·PEDOT膜形貌表征 | 第101-102页 |
·光学照片表征 | 第10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101-102页 |
·EDOT单体在不同油水体系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102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102-123页 |
·液液界面电化学聚合PEDOT及其循环伏安行为 | 第102-106页 |
·液液界面恒电位聚合PEDOT膜及其i-t曲线特征 | 第106-112页 |
·聚合电位对i-t曲线以及膜生长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单体EDOT浓度对i-t曲线以及膜生长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液液界面电化学聚合制得的PEDOT膜的形貌特征 | 第112-119页 |
·有机溶剂对PEDOT膜形貌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EDOT单体浓度对PEDOT膜形貌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支持电解质LiClO4浓度对PEDOT膜形貌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聚合电位对PEDOT膜形貌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液液界面PEDOT膜生长机理探讨 | 第119-122页 |
·液液界面电化学方法合成的PEDOT膜电容性能表征 | 第122-12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第六章 液液界面电化学合成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 第127-147页 |
1 引言 | 第12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27-130页 |
·PEDOT-CNTs复合薄膜的制备步骤 | 第127-129页 |
·液液界面复合膜电聚合装置 | 第129-130页 |
·复合薄膜的性能表征 | 第1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43页 |
·液液界面电化学法制备自支撑PEDOT-CNTs复合薄膜 | 第130-132页 |
·液液界面恒电位聚合PEDOT-CNTs基复合薄膜及其i-t曲线 | 第132-133页 |
·碳纳米管用量对液液界面电化学聚合PEDOT-CNTs的影响 | 第133-137页 |
·液液界面电聚合的PEDOT-CNTs复合膜形貌表征 | 第137-140页 |
·液液界面CNTs-PEDOT基复合膜的生长模型 | 第140-142页 |
·PEDOT-CNTs复合膜电容性能初探 | 第142-14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