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各种材料器物论文--陶、瓷、砖瓦论文

对于《明会典》记载“处州供用器皿”的考古学论证--以实物为线索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18页
 一、选择本课题的依据与研究意义第7-8页
 二、已有研究文献综述第8-16页
  (一) 古代文献记载情况第8-10页
  (二) 现代研究概况第10-16页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6页
 四、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 已有的研究方法第16页
  (二)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概述第18-31页
 第一节、对现存明初处州“供用器皿”完整器的调查第18-23页
  一、国内外部分博物馆的藏品第18-19页
  二、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品第19-20页
  三、民间收藏的明初龙泉官用青瓷第20-23页
 第二节、与明初处州烧造“供用器皿”相关的考古发现第23-27页
  一、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的考古发掘第23-26页
  二、江苏淮安河下古镇大型元明龙泉窑残片“填埋坑”的发现第26页
  三、北京与南京等地城市遗址的考古发现第26-27页
 第三节、安清祖殿与明代郑氏督窑官第27-30页
  一、安清祖殿中明清横梁的墨书铭文第27-28页
  二、郑氏督窑官第28-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明初龙泉官用青瓷器形的特点第31-48页
 第一节、体型硕大饱满第31-37页
  一、对所选标本有关数据的测量与分析第31-33页
  二、体型饱满与器物轮廓线的“外拓”第33-34页
  三、决定明初龙泉窑官用青瓷体型的三个重要因素第34-37页
   (一) 元代中晚期龙泉窑大型器皿的烧制风格第34-35页
   (二) 伊斯兰民族的饮食习惯第35-36页
   (三) 明初的祭祀制度第36-37页
 第二节、器壁厚重精致第37-42页
  一、对前面已选标本器壁厚度的测量与分析第37-38页
  二、器壁精致与官窑器的烧制标准第38-40页
  三、工艺因素对器壁成型的直接作用第40-42页
 第三节、整体端正合制第42-47页
  一、对于“端正合制”的史料分析第42页
  三、对于古文献记载“定夺样制”的考证第42-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明初龙泉官用青瓷的纹饰第48-56页
 第一节、刻花工艺第48-50页
  一、宋代至明初龙泉窑刻花工艺发展的主要脉络第48页
  二、明初龙泉官用青瓷刻花工艺的特点第48-50页
   (一) 刻工娴熟,刀法流畅第48-49页
   (二) 刻花与上釉相融于一体第49-50页
 第二节、纹饰的主要种类第50-54页
  一、五爪龙纹第50-51页
  二、植物花卉纹第51-52页
  三、决定明初龙泉官用青瓷纹饰的几个因素第52-54页
   (一) 宫廷的审美风尚第52页
   (二) 伊斯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审美特点第52-54页
 第三节、纹饰的设计与分布第54-56页
  一、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的结合第54-55页
  二、以不同手法来表现同一主题纹饰第55页
  三、结合具体器形配饰辅助图案第55-56页
第四章 结论第56-57页
注释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附表第66-88页
图版第8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唐楷法建构之研究
下一篇:DF患者行为类型、情绪,社会支持及睡眠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