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7-32页 |
|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7-2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 ·能源消费与环境减排关系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电能替代一次能源交易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用户参与电能替代交易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交易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区域间电能替代交易研究现状 | 第25页 |
| ·引导环境减排的相关机制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9-3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1-32页 |
| 第2章 北京市能源消费、环境减排及能源替代途径分析 | 第32-53页 |
| ·北京能源消费的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 ·能源总体消费 | 第32-34页 |
| ·煤炭消费 | 第34-36页 |
| ·汽油消费 | 第36-39页 |
| ·电力消费 | 第39-42页 |
| ·能源消费与环境减排关系分析 | 第42-49页 |
| ·总体关系分析 | 第42-44页 |
|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 第44-46页 |
| ·经济发展与环境减排关系分析 | 第46-47页 |
| ·能源消费与环境减排关系分析 | 第47-49页 |
| ·能源替代途径分析 | 第49-52页 |
| ·电能替代一次能源交易 | 第49-50页 |
| ·用户参与电能替代交易 | 第50-51页 |
| ·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交易 | 第51页 |
| ·区域间电能替代交易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3章 北京能源消费与环境减排关系分析模型 | 第53-75页 |
| ·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53-56页 |
| ·基本理论 | 第53页 |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53-54页 |
| ·因果回路图构建 | 第54页 |
| ·子系统变量设定 | 第54-55页 |
| ·流量存量图构建 | 第55-56页 |
| ·系统仿真与检验 | 第56-68页 |
| ·基本参数选取 | 第56-59页 |
| ·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59-61页 |
| ·真实性检验 | 第61-6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 ·多情景敏感性分析 | 第68-74页 |
| ·敏感性分析法 | 第68-69页 |
| ·情景分析法 | 第69页 |
| ·结果分析 | 第69-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4章 北京电能替代一次能源环境减排效益分析模型 | 第75-93页 |
| ·电能替代一次能源效益分析 | 第75-77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5-76页 |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76页 |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76-77页 |
| ·地源热泵以电代煤效益分析模型 | 第77-83页 |
|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模型 | 第77-79页 |
| ·技术经济分析模型 | 第79-80页 |
| ·算例分析 | 第80-83页 |
| ·电动汽车以电代油效益分析模型 | 第83-92页 |
|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 | 第83-87页 |
| ·环境减排效益分析模型 | 第87-89页 |
| ·算例分析 | 第89-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环境减排目标下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优化模型 | 第93-140页 |
| ·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效益分析 | 第93-96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93-94页 |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94-96页 |
| ·风电替代火电交易优化模型 | 第96-105页 |
| ·节能调度环境下风电替代火电模型 | 第96-98页 |
| ·峰谷分时电价下电能替代模型 | 第98-100页 |
| ·算例分析 | 第100-105页 |
| ·风电、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替代火电交易优化模型 | 第105-121页 |
| ·二阶段优化模型 | 第105页 |
| ·电源功率输出模型 | 第105-109页 |
| ·风电、抽水蓄能电站替代火电二阶段模型 | 第109-112页 |
| ·二进值粒子群算法 | 第112-115页 |
| ·算例分析 | 第115-121页 |
| ·分布式能源发电替代火电交易优化模型 | 第121-129页 |
| ·目标函数 | 第121-122页 |
| ·约束条件 | 第122页 |
| ·求解方法 | 第122-125页 |
| ·算例分析 | 第125-129页 |
| ·虚拟电厂替代火电交易优化模型 | 第129-13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29-131页 |
| ·虚拟电厂竞价策略 | 第131-134页 |
| ·虚拟电厂替代火力发电交易模型 | 第134-136页 |
| ·算例分析 | 第136-139页 |
| ·小结 | 第139-140页 |
| 第6章 环境减排目标下区域间电能替代交易优化模型 | 第140-158页 |
| ·区域电能替代交易基本理论 | 第140-142页 |
| ·基本内涵 | 第140页 |
| ·交易机制 | 第140-141页 |
| ·交易主体 | 第141-142页 |
| ·交易流程 | 第142页 |
| ·基于改进粗糙集法的区域发电效益评价模型 | 第142-148页 |
| ·发电效益评价指标 | 第142-143页 |
| ·改进粗糙集法评价模型 | 第143-146页 |
| ·算例分析 | 第146-148页 |
| ·基于CVaR理论的区域电能替代交易优化模型 | 第148-154页 |
| ·VaR和CVaR方法介绍 | 第148-149页 |
| ·风险中立时电能替代交易 | 第149-151页 |
| ·风险非中立时电能替代交易 | 第151-154页 |
| ·区域间电能替代交易利润分配模型 | 第154-157页 |
| ·核心法 | 第154-155页 |
| ·Shapley值法 | 第155-156页 |
| ·算例分析 | 第156-157页 |
| ·小结 | 第157-158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58-1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0-16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9-17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70-171页 |
| 致谢 | 第171-1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