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创新点 | 第13页 |
| 2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概念 | 第13-14页 |
| ·农用等别 | 第13-14页 |
| ·农用地级别 | 第14页 |
| ·农用地基准地价 | 第14页 |
| ·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 ·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 | 第14页 |
| ·农用地估价原则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15页 |
|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方法 | 第15页 |
| ·农用地定级指数计算方法 | 第15页 |
| 3 杭锦后旗农用地分等 | 第15-30页 |
| ·杭锦后旗概况 | 第15-17页 |
| ·自然经济概况 | 第15-17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7页 |
| ·杭锦后旗农用地质量分等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杭锦后旗农用地分等基本参数确定 | 第18-24页 |
| ·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对象 | 第18页 |
| ·确定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 第18-19页 |
| ·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第19页 |
| ·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 第19页 |
| ·分等因素及权重的确定 | 第19-20页 |
| ·分等因素指标值确定 | 第20-22页 |
| ·自然质量分计算 | 第22页 |
| ·土地利用系数与经济系数的确定 | 第22-24页 |
| ·杭锦后旗农用地等别划定 | 第24-26页 |
| ·杭锦后旗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计算 | 第24页 |
| ·分等成果数据汇总 | 第24-26页 |
| ·小结 | 第26-30页 |
| ·自然质量等 | 第26页 |
| ·利用等 | 第26页 |
| ·经济等 | 第26-30页 |
| 4 杭锦后旗农用地定级 | 第30-43页 |
| ·农用地定级的技术路线 | 第30页 |
| ·农用地定级参评因素的确定 | 第30页 |
| ·农用地定级因素及权重确定 | 第30-31页 |
| ·定级因素因子量化与赋值方法 | 第31-33页 |
| ·定级因因素子量化 | 第31-32页 |
|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 第32-33页 |
| ·农用地定级指数的计算 | 第33-41页 |
| ·区位条件修正 | 第33-35页 |
| ·道路通达度 | 第35-37页 |
| ·人均耕地 | 第37页 |
| ·耕作便利条件 | 第37-39页 |
| ·计算各因素修正系数 | 第39页 |
| ·农用地级别确定及验证 | 第39-41页 |
| ·农用地级别面积统计汇总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Ⅰ级地分布规律分析 | 第41-42页 |
| ·Ⅱ级地分布规律分析 | 第42页 |
| ·Ⅲ、Ⅳ级地分布规律分析 | 第42-43页 |
| 5 杭锦后旗农用地估价 | 第43-48页 |
| ·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设定 | 第43页 |
| ·农用地估价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43-44页 |
| ·技术路线 | 第43-44页 |
| ·农用地估价的方法 | 第44页 |
|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 第44-48页 |
| ·农用地样点地价的计算 | 第44-46页 |
| ·定级指数模型法地价评估 | 第46-47页 |
| ·农用地级别基准地价确定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6 杭锦后旗农用地等级价数据库的建立 | 第48-50页 |
| ·数据库标准 | 第48-49页 |
| ·数据库内容 | 第49页 |
| ·数据库结构定义 | 第49-50页 |
| ·空间要素分层 | 第49页 |
|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页 |
| 7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