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水力发电论文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水动力性能研究

CONTENTS第1-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8页
   ·概述第16-17页
   ·波浪能分布第17-19页
     ·全球波浪能资源分布第17-18页
     ·我国波浪能分布第18-19页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4-25页
   ·水动力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25-33页
     ·波浪载荷计算理论第25-26页
     ·水动力分析解析法第26-27页
     ·水动力分析频域边界元法第27-29页
     ·水动力分析时域边界元法第29-31页
     ·水动力分析基于N-S方程的计算方法第31-32页
     ·水动力分析方法比较第32-33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第33-35页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34页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的发展趋势第34-3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总体框架第35-38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35-36页
     ·论文总体框架第36-38页
第二章 运动模型的建立第38-48页
   ·概述第38页
   ·计算坐标系建立第38-39页
   ·运动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基本假设第39-40页
     ·运动方程的建立第40-41页
   ·浮子频域运动方程第41-43页
   ·浮子与浮筒耦合频域运动方程第43-44页
   ·波浪激励力和水动力系数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三章 基于绕射理论的波浪载荷分析第48-74页
   ·概述第48页
   ·绕射问题的理论基础第48-50页
   ·速度势求解第50-61页
     ·内域1中的速度势求解第51-54页
     ·外域2中的速度势求解第54-61页
   ·波浪激励力和力矩的计算第61-63页
   ·关于方程中待定项的计算第63-66页
     ·关于方程k_0、k_q以及Bessel函数及其导数的计算第63-65页
     ·关于系数A和B的求解第65-66页
   ·浮筒波浪载荷计算第66-70页
     ·Froude-Krylov理论第66-67页
     ·基于F-K理论的浮筒波浪力计算第67-70页
   ·波浪载荷数值计算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基于一阶辐射理论的水动力系数分析第74-90页
   ·概述第74-75页
   ·基本方程第75-76页
   ·辐射速度势的求解第76-78页
   ·一阶辐射力及水动力系数求解第78-82页
   ·待定系数求解第82-85页
   ·水动力系数数值计算第85-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基于垂荡耦合运动的水动力性能数值研究第90-114页
   ·概述第90页
   ·装置水动力性能频域模型第90-93页
     ·装置主体参数第90-91页
     ·浮子与浮筒耦合运动频域模型第91-93页
   ·装置水动力参数数值计算第93-100页
     ·海洋环境参数第93页
     ·浮子水动力性能分析第93-97页
     ·浮筒水动力性能分析第97-100页
   ·装置参数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第100-111页
     ·浮子质量对装置能量俘获的影响第100-104页
     ·浮子吃水线对装置能量俘获的影响第104-108页
     ·外部阻尼对装置能量俘获的影响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4页
第六章 装置水动力性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第114-142页
   ·概述第114页
   ·相似准则及坐标系第114-116页
     ·相似准则第114-115页
     ·试验坐标系定义第115-116页
   ·试验装置及设备仪器第116-119页
     ·试验水池第116-117页
     ·数据测量采集系统第117-118页
     ·装置模型第118-119页
   ·试验模型安装第119-122页
     ·模型布置第119-120页
     ·系泊系统连接第120-122页
   ·试验工况第122-125页
     ·波浪条件第122-124页
     ·试验模型参数条件第124-125页
   ·试验过程及数据分析第125-139页
     ·试验数据采集第125-126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126-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2-146页
   ·研究内容及结论第142-144页
   ·创新点第144页
   ·研究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附表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钴氧化物和碳酸盐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牛蒡低聚果糖诱导烟草系统抗性的表达谱分析及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