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型富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引言第9页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9-11页
     ·锂离子电池的产生第9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9-11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1-13页
     ·Li-Co-O 型正极材料第11页
     ·Li-Ni-O 型正极材料第11-12页
     ·Li-Mn-O 型正极材料第12-13页
     ·Li-Fe-PO_4型材料第13页
   ·富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富锂体系研究背景和定义第13-14页
     ·合成方法第14-15页
     ·富锂体系改性研究第15-17页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Li[Li_(0.2)Ni_(0.15)Mn_(0.55)Co_(0.1)]O_2制备条件优化和性能研究第19-32页
   ·引言第19页
   ·实验部分第19-22页
     ·主要实验设备和试剂第19-20页
     ·样品制备第20-21页
     ·样品结构和形貌表征第21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1-22页
   ·结果与讨论第22-30页
     ·样品凝胶热重分析第22-23页
     ·煅烧时间的优化第23-24页
     ·煅烧温度对样品的影响第24-28页
     ·样品的元素组成分析第28-29页
     ·样品的循环伏安测试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材料 Li[Li_(0.2)Ni_(0.15)Mn_(0.55)Co_(0.1)]O_2的阴阳离子掺杂改性研究第32-49页
   ·引言第32页
   ·实验的制备第32-33页
     ·主要试剂以及设备第32页
     ·溶胶-凝胶法合成 Li[Li_(0.2)Ni_(0.15)Mn_(0.55)Co_(0.1-x)M_x]O_2(M=Mg,Al,Cr)材料第32页
     ·溶胶-凝胶法合成 Li[Li_(0.2)Ni_(0.15)Mn_(0.55)Co_(0.1)]O_(2-y)Y_y(Y=F,Cl)材料第32-33页
     ·样品的 XRD 表征第33页
     ·样品的 SEM 表征第33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页
     ·样品的循环伏安测试第33页
   ·阳离子掺杂结果与讨论第33-40页
     ·XRD 分析第33-35页
     ·SEM 分析第35-36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6-40页
   ·阴离子掺杂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XRD 分析第40-41页
     ·SEM 分析第41-42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2-46页
   ·循环伏安分析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材料 Li[Li_(0.2)Ni_(0.15)Mn_(0.55)Co_(0.1)]O_2的共掺改性研究第49-57页
   ·引言第49页
   ·实验的制备第49-50页
     ·主要试剂以及设备第49页
     ·溶胶-凝胶法合成 Li[Li_(0.2)Ni_(0.15)Mn_(0.55)Co_(0.05)Cr_(0.05)]O_(1.95)Cl_(0.05)和Li[Li_(0.2)Ni_(0.15)Mn_(0.55)Co_(0.07)Al_(0.03)]O_(1.95)F_(0.05)材料第49-50页
     ·样品的表征方法第50页
     ·样品的 SEM 表征第50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0页
     ·样品的循环伏安测试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XRD 分析第50-51页
     ·SEM 测试第51-52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2-55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57-59页
   ·结论第57-58页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0.5O2的优化合成与改性研究
下一篇:PLA/DOPA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