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14-24页
     ·碳足迹的基本概念第14-15页
     ·碳足迹的量化方法第15页
     ·碳足迹量化的主要标准第15-17页
     ·城市碳足迹量化方法第17-20页
     ·产品碳足迹和生命周期评价第20-22页
     ·工业碳足迹第22页
     ·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2-24页
   ·目前碳足迹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和方法第25-28页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5-26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6-28页
第二章 城镇碳足迹量化方法研究第28-45页
   ·引言第28-29页
   ·背景材料和研究方法第29-36页
     ·研究对象第29页
     ·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第29-33页
     ·计算GHG排放第33-34页
     ·排放因子第34-36页
   ·城镇碳足迹量化结果第36-42页
     ·范围1碳排放第37-40页
     ·范围2碳排放第40-41页
     ·人均碳排放第41-42页
   ·讨论第42-44页
     ·数据精度第42页
     ·重复计算第42页
     ·可比性第42-43页
     ·政策建议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工业能源消费碳足迹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第45-63页
   ·引言第45-46页
   ·能源消费碳足迹的计算方法第46-51页
     ·基本计算原则第46页
     ·数据来源第46-47页
     ·排放因子第47-51页
   ·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方法第51-53页
   ·工业能源消费碳足迹第53-56页
     ·碳足迹变化时间序列分析第53页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时间序列分析第53-54页
     ·高排放行业的识别第54-56页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第56-61页
     ·碳排放强度变化时间序列分析第56-57页
     ·高排放强度行业的识别第57-61页
   ·高碳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重点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因素分解第63-70页
   ·引言第63页
   ·业行业分解模型及研究方法第63-65页
     ·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第63-64页
     ·LMDI因素分解模型第64-65页
   ·纺织业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5-69页
     ·纺织业主要耗能种类及结构第65页
     ·LMDI分解结果第65-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典型工业产品的工业碳足迹研究第70-91页
   ·引言第70页
   ·纺织产品的工业碳足迹量化方法第70-72页
     ·工业碳足迹量化基本原则第70-71页
     ·研究对象第71页
     ·研究边界设定第71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71-72页
   ·纺织品的工业碳足迹量化过程第72-89页
     ·量化企业的工业碳足迹第72-78页
     ·量化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碳排放第78-86页
     ·量化公共部分的碳排放第86-87页
     ·纺织品的工业碳足迹量化结果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典型工艺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碳足迹量化第91-116页
   ·引言第91-93页
   ·方法学第93-103页
     ·目标定义和范围第93页
     ·研究对象和功能单位第93-94页
     ·产品系统描述第94-95页
     ·单元过程的生命周期清单第95-101页
     ·对比案例第101-102页
     ·数据收集和验证第102-103页
   ·结果第103-111页
     ·生命周期清单第103页
     ·能源消耗第103-105页
     ·资源耗竭第105-106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106-110页
     ·碳足迹量化结果第110-111页
   ·讨论第111-115页
     ·烟气脱硫副产品的利用率第111-112页
     ·敏感性分析第112-114页
     ·数据质量第114页
     ·改善分析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结论与展望第116-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附件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缩放通道内自然对流和沸腾的强化传热研究
下一篇:在LiCl/DMAc体系中制备环境敏感型纤维素水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