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实验大鼠 | 第15页 |
·实验所需的试剂 | 第15页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红参汤的制备 | 第15-16页 |
·高脂饲料置备 | 第16页 |
·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16页 |
·给药方法 | 第16页 |
·取材及观测指标 | 第16页 |
·病理形态学检查 | 第16-17页 |
·HE染色 | 第16-17页 |
·免疫组化检测Nephrin蛋白的表达 | 第17页 |
·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评分 | 第1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8-23页 |
·一般状况 | 第18页 |
·红参对T2DM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18页 |
·红参对T2DM大鼠尿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红参对肾重、肾重/体重的影响 | 第19页 |
·红参对T2DM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 第19-20页 |
·红参对T2DM大鼠TC的影响 | 第20页 |
·红参对T2DM大鼠TG的影响 | 第20-21页 |
·红参对T2DM大鼠血清BUN、Scr的影响 | 第21页 |
·红参对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的比较 | 第21页 |
·HE染色法比较每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 | 第21-22页 |
·免疫组化比较每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3-28页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 | 第23页 |
·糖代谢异常 | 第23页 |
·脂代谢异常 | 第23页 |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 第23页 |
·肾小球结构与功能改变 | 第23页 |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 第23-24页 |
·选择红参的目的 | 第24-25页 |
·Nephrin蛋白与糖尿病肾病 | 第25页 |
·红参汤对T2DM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 | 第25-28页 |
·降低血糖 | 第25-26页 |
·调节脂代谢 | 第26页 |
·改善肾功能 | 第26页 |
·改善高过滤,减少尿蛋白 | 第26-27页 |
·红参能增加肾小球Nephrin蛋白的表达 | 第27-2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8-29页 |
·红参具有降低血糖及改善实验大鼠的一般状态 | 第28页 |
·红参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 第28页 |
·红参具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 第28页 |
·红参具有减少尿蛋白、抑制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的作用 | 第28页 |
·红参能增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进而保护肾脏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综述 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32-43页 |
1. Nephrin的结构、分布 | 第32页 |
2. Nephrin与DN | 第32-34页 |
·Nephrin与蛋白尿 | 第32-33页 |
·Nephrin蛋白表达与高级糖基化产物受体 | 第33页 |
·Nephrin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 第33页 |
·Nephrin蛋白与相关蛋白 | 第33-34页 |
3. 西药对Nephrin蛋白的作用 | 第34-36页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RB) | 第34页 |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 | 第34页 |
·他汀类药物 | 第34-35页 |
·噻唑烷二酮衍生物(PPARr) | 第35页 |
·霉酚酸酯(MMF) | 第35页 |
·Racl抑制剂 | 第35页 |
·蛋白激酶C抑制剂 | 第35页 |
·糖化终末产物抑制剂 | 第35-36页 |
4. 中药对Nephrin蛋白的作用 | 第36-37页 |
·黄芪 | 第36页 |
·雷公藤多苷(TWP) | 第36页 |
·白芍总苷 | 第36页 |
·大黄 | 第36-37页 |
·冬虫夏草 | 第37页 |
5. 中药方剂对Nephrin的影响 | 第37-39页 |
·肾康丸 | 第37页 |
·尿毒清颗粒 | 第37页 |
·百灵胶囊 | 第37-38页 |
·益肾汤 | 第38页 |
·通络方剂 | 第38页 |
·糖肾康胶囊 | 第38页 |
·泽黄颗粒 | 第38-39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图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