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牤牛河渡槽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及应力场研究与实践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引言 | 第9页 |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特点 | 第9-12页 |
·大体积混凝土 | 第9-10页 |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特点 | 第10-11页 |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类型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温度场分析理论 | 第14-23页 |
·热传导方程 | 第14-15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5-17页 |
·初始条件 | 第16页 |
·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温度场求解方法 | 第17-20页 |
·温度应力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应变增量 | 第20-21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1-22页 |
·单元应力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23-28页 |
·混凝土力学性能 | 第23-24页 |
·弹性模量 | 第23页 |
·抗拉强度 | 第23-24页 |
·混凝土热学性能 | 第24-27页 |
·导热系数 | 第24-25页 |
·水化热速率 | 第25-26页 |
·表面热转移系数 | 第26-27页 |
·气候条件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渡槽施工期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 | 第28-56页 |
·工程概况 | 第28-29页 |
·建立模型 | 第29-30页 |
·春秋季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比较 | 第30-38页 |
·无温控措施分析 | 第30-34页 |
·外贴保温材料分析 | 第34-38页 |
·夏季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比较 | 第38-51页 |
·无温控措施分析 | 第38-42页 |
·外贴保温材料分析 | 第42-46页 |
·外贴保温材料内通冷却水分析 | 第46-51页 |
·温控措施 | 第51-55页 |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 第51-52页 |
·优化配合比设计 | 第52页 |
·表面保温 | 第52页 |
·通冷却水 | 第52-53页 |
·加强养护 | 第53页 |
·控制上、下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 | 第53-54页 |
·遇特殊情况处理方案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现场温度监控与分析 | 第56-97页 |
·监测方法 | 第56-58页 |
·温度监测方法 | 第56-57页 |
·应力监测方法 | 第57-58页 |
·春季施工温度监控与分析 | 第58-74页 |
·第一次施工监测与分析 | 第59-65页 |
·第二次施工监测与分析 | 第65-69页 |
·第三次施工监测与分析 | 第69-74页 |
·夏季施工温度监控与分析 | 第74-89页 |
·第一次施工监测与分析 | 第74-81页 |
·第二次施工监测与分析 | 第81-85页 |
·第三次施工监测与分析 | 第85-89页 |
·混凝土应力监测与分析 | 第89-96页 |
·下层应力监测结果 | 第90-94页 |
·上层应力监测结果 | 第94-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针对几个实际问题的分析 | 第97-108页 |
·大风天气影响 | 第97-98页 |
·寒潮影响 | 第98-103页 |
·理论分析寒潮影响 | 第99页 |
·施工中应对寒潮措施及监控 | 第99-103页 |
·小结 | 第103页 |
·新老混凝土结合问题 | 第103-105页 |
·混凝土早期裂缝 | 第105-10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