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球面调和映射的意象产品三维形态融合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产品形态描述与意象分析 | 第13页 |
·调和映射的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产品形态 | 第17-19页 |
·形态 | 第17-18页 |
·产品的形态 | 第18页 |
·产品的形态与功能 | 第18-19页 |
·产品意象与认知 | 第19-22页 |
·意象的定义 | 第19-20页 |
·意象的形成 | 第20页 |
·产品的意象 | 第20-21页 |
·产品意象的认知 | 第21-22页 |
·调和映射 | 第22-24页 |
·调和映射理论 | 第22-23页 |
·调和映射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球面调和映射概述 | 第23-24页 |
·调和映射的应用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产品意象挖掘及形态确定 | 第25-46页 |
·研究流程 | 第25-26页 |
·研究对象选择 | 第26-27页 |
·研究对象感性意象分析 | 第27-34页 |
·样本搜集 | 第27-28页 |
·样本筛选—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感性词汇的搜集和筛选 | 第29-31页 |
·SD调查问卷制作 | 第31页 |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1-34页 |
·样本感性意象关联分析 | 第34-45页 |
·感性意象因子分析 | 第34-38页 |
·意象尺度创建及形态确定 | 第38-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产品三维形态描述 | 第46-60页 |
·研究流程 | 第46-47页 |
·产品三维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产品三维形态表面数据结构 | 第48-54页 |
·产品三维模型网格划分 | 第48-50页 |
·产品三维模型表面数据结构提取 | 第50-54页 |
·产品三维形态球面调和映射 | 第54-59页 |
·产品三维模型球面参数化 | 第54-57页 |
·产品三维模型球面参数化数据提取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产品三维形态融合及意象分析 | 第60-74页 |
·研究流程 | 第60-61页 |
·产品三维形态表面点的对应关系创建 | 第61-65页 |
·点的对应关系计算 | 第61-64页 |
·融合的嵌入体模型生成 | 第64-65页 |
·三维模型表面对应点插值 | 第65-69页 |
·融合产品的三维形态展示及分析 | 第69-73页 |
·融合的三维形态展示 | 第69-71页 |
·融合的三维形态意象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