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俄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4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一章 国际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基础第16-29页
 第一节 贸易结构优化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二节 贸易结构优化相关理论第17-20页
  一、比较优势理论第17-18页
  二、要素禀赋理论第18-19页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第19-20页
 第三节 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第20-23页
  一、传统贸易保护理论的视角第20-21页
  二、新贸易理论的视角第21-22页
  三、保护贸易理论的视角第22-23页
 第四节 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第23-26页
  一、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在层次上协调互动第23-24页
  二、实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第24-25页
  三、实现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第25页
  四、实现外贸市场结构的多元化第25-26页
 第五节 贸易结构的三阶段路径第26-28页
  一、自然禀赋比较优势是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第26-27页
  二、比较优势高级化是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第27-28页
  三、竞争优势成为推动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中俄贸易结构现状分析第29-43页
 第一节 中俄贸易发展概述第29-35页
  一、中俄贸易发展现状第29-32页
  二、中俄贸易结合度分析第32-35页
 第二节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第35-39页
  一、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分析第35-37页
  二、基于 HS 编码的分析第37-39页
 第三节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第39-41页
  一、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分析第39-40页
  二、基于 HS 编码的分析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中俄贸易结构实证分析第43-58页
 第一节 中俄贸易比较优势分析第43-49页
  一、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方法第43-44页
  二、基于 CIS 分类标准对中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分析第44-46页
  三、基于 SITC 分类标准对中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分析第46-48页
  四、分析结论第48-49页
 第二节 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第49-52页
  一、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方法第49-50页
  二、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第50-52页
  三、分析结论第52页
 第三节 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第52-56页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方法第52-53页
  二、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测度第53-56页
  三、分析结论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中俄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8-71页
 第一节 中俄贸易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8-63页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集中第58-59页
  二、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力第59-61页
  三、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成两国贸易长期逆差第61-62页
  四、中俄贸易商品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第62-63页
  五、中俄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分工为主要特征第63页
 第二节 中俄贸易结构影响因素分析第63-70页
  一、中俄相互投资规模小且水平低第63-64页
  二、中俄产业结构的差异第64-68页
  三、中国加工贸易繁荣发展第68-69页
  四、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中俄贸易结构优化策略第71-83页
 第一节 贸易政策的优化策略第71-73页
  一、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战略性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第71-72页
  二、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第72页
  三、创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第72-73页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第73-76页
  一、加快改进传统比较优势第73-74页
  二、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第74-75页
  三、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第75-76页
 第三节 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第76-79页
  一、俄罗斯对华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第76-77页
  二、中方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第77-79页
 第四节 技术方面的优化策略第79-82页
  一、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第79-80页
  二、加大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投入第80-81页
  三、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业内贸易的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