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间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四、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及成因 | 第17-27页 |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形式 | 第18-19页 |
三、“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 第19-27页 |
(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 第19-21页 |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 第21-24页 |
(三)通货膨胀严重 | 第24页 |
(四)自主创新乏力 | 第24-25页 |
(五)产业结构僵化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间比较 | 第27-41页 |
一、拉丁美洲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比较 | 第27-31页 |
(一)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阶段 | 第27-29页 |
(二)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停滞阶段 | 第29-31页 |
二、亚洲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 第31-41页 |
(一)印度、印尼、马来西亚“中等收入陷阱”研究 | 第31-35页 |
(二)日本、韩国、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原因研究 | 第35-41页 |
第四章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量化预测 | 第41-47页 |
一、模型的构建与指标选取 | 第41-42页 |
二、模型结论分析 | 第42页 |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模型预测 | 第42-44页 |
四、基尼系数与人均 GDP 相关性研究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 | 第47-59页 |
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47-51页 |
(一)完善收入增长机制 | 第47页 |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第47-48页 |
(三)不遗余力打击腐败 | 第48-49页 |
(四)特别重视三农问题 | 第49-51页 |
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 第51-52页 |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 第51页 |
(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 第51-52页 |
三、构建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 | 第52-54页 |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一)建立创新机制 | 第54-55页 |
(二)促进本国产业转型 | 第55页 |
(三)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55页 |
五、促进教育公平 | 第55-57页 |
六、构建有效能源支撑体系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