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导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经济周期含义的演化 | 第11-12页 |
·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界定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经济周期理论回顾 | 第19-26页 |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 第19-20页 |
·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 第21-22页 |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经济周期划分与协动性特征事实 | 第26-33页 |
·世界经济周期的划分 | 第26-28页 |
·中国与各国之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特征 | 第28-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因素分析 | 第33-48页 |
·经济周期协动的主要传递渠道 | 第33-35页 |
·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 第33-34页 |
·国际资本流动传递渠道 | 第34页 |
·国际产业结构变化传递渠道 | 第34-35页 |
·经济周期协动性传导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38页 |
·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衡量——同步化指数 | 第35-36页 |
·贸易流动的衡量——双边贸易强度指数 | 第36-37页 |
·双边直接投资强度的衡量——双边直接投资强度指数 | 第37页 |
·产业结构相似度的衡量——双边产业结构差异指数 | 第37-38页 |
·数据的选取与来源 | 第38页 |
·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回归分析 | 第38-44页 |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38-41页 |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41-44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政策与建议 | 第48-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