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褐飞虱的地理分布和发生概况 | 第10-11页 |
·褐飞虱在中国的分布及危害 | 第10-11页 |
·褐飞虱在世界的分布及危害 | 第11页 |
2 影响褐飞虱大发生的条件 | 第11-14页 |
·国内外虫源基数的增加 | 第12页 |
·适宜的气候条件 | 第12-13页 |
·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变更 | 第13页 |
·天敌的控制作用 | 第13页 |
·化学防治因素 | 第13-14页 |
3 褐飞虱抗药性概况 | 第14-17页 |
·褐飞虱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4页 |
·褐飞虱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4-15页 |
·褐飞虱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5页 |
·褐飞虱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5页 |
·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 | 第15-16页 |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 | 第16-17页 |
·褐飞虱对苯基吡唑类的抗性 | 第17页 |
4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 | 第17-18页 |
·解毒代谢酶活力增强 | 第17-18页 |
·靶标敏感性下降 | 第18页 |
5 褐飞虱抗药性的综合治理 | 第18-19页 |
6 噻虫嗪的特性及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7 吡蚜酮的特征和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吡蚜酮简介与特点 | 第20-21页 |
·吡蚜酮抗性 | 第21-22页 |
8 本文的立体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1 供试昆虫 | 第24-26页 |
2 供试药剂 | 第26-27页 |
3 测定方法—稻茎浸渍法 | 第27页 |
4 数据处理计算 | 第27页 |
5 敏感基线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1 褐飞虱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 第30-37页 |
·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监测 | 第30-31页 |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监测 | 第31-32页 |
·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监测 | 第32-33页 |
·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监测 | 第33-34页 |
·褐飞虱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监测 | 第34-35页 |
·褐飞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监测 | 第35-36页 |
·褐飞虱对吡蚜酮的抗性监测 | 第36-37页 |
2 境外虫源地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0-46页 |
1 我国褐飞虱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 | 第40-43页 |
2 境外虫源地褐飞虱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 | 第43页 |
3 褐飞虱防治合理用药建议 | 第43-46页 |
全文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