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内科护理学论文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管理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3页
   ·研究背景第16-21页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现状第16-17页
     ·冠心病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第17-19页
     ·基于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模式第19-21页
   ·理论框架第21-22页
   ·研究目的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3-34页
   ·研究设计第23页
   ·研究对象第23-24页
     ·纳入标准第23页
     ·排除标准第23页
     ·研究过程中的淘汰标准第23-24页
     ·样本含量的确定第24页
   ·伦理原则第24页
   ·研究工具(见附录二)第24-26页
     ·一般情况问卷第24-25页
     ·汉密顿抑郁量表第25页
     ·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第25页
     ·抑郁预防与管理调查问卷第25-26页
   ·抑郁预防与管理调查问卷引进过程第26-27页
     ·问卷汉化过程第26页
     ·问卷评价第26-27页
       ·专家评定的内容效度第26页
       ·信度评价及问卷内容第26-27页
   ·干预材料及方法第27-30页
     ·干预材料第27-28页
     ·干预方法第28-30页
   ·研究过程第30-32页
     ·联系医院筛选研究对象第30页
     ·资料收集时间安排第30-31页
     ·干预实施流程第31-32页
   ·质量控制第32页
     ·设计阶段第32页
     ·预实验第32页
     ·实施阶段第32页
     ·资料收集第32页
     ·数据统计第32页
   ·资料分析第32-34页
第三章 结果第34-57页
   ·研究对象的流失情况第34页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第34页
   ·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的均衡性比较第34-36页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第36-39页
     ·住院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的抑郁水平第36-37页
     ·抑郁状况的单因素分析第37-38页
     ·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38-39页
   ·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第39-41页
     ·干预对患者抑郁的效果第39-40页
     ·两组患者抑郁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第40页
     ·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得分比较第40页
     ·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发生率比较第40-41页
   ·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的影响第41-44页
     ·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的效果第41-43页
     ·两组患者SAQ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第43-44页
     ·两组患者干预后SAQ得分的比较第44页
   ·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预防与管理行为的影响第44-49页
     ·干预对抑郁管理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第44-45页
     ·干预对抑郁管理行为变化各指标的影响第45-49页
   ·随访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进一步影响第49-50页
     ·不同时点干预组抑郁得分的比较第49页
     ·不同时点干预组抑郁得分的多重比较第49-50页
   ·随访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的进一步影响第50-53页
     ·不同时点干预组SAQ各维度得分的比较第50页
     ·不同时点干预组SAQ各维度得分的多重比较第50-53页
   ·随访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预防与管理行为的进一步影响第53-57页
     ·不同时点干预组患者变化阶段的比较第53页
     ·不同时点干预组决策平衡、变化过程、自我效能的比较第53-57页
第四章 讨论第57-65页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7-59页
     ·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现状第57-58页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59页
   ·TTMI及MI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第59-63页
     ·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第59-60页
     ·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的影响第60-61页
     ·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预防与管理行为的影响第61-63页
       ·干预对抑郁管理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第61-62页
       ·干预对抑郁管理行为决策平衡的影响第62-63页
       ·干预对抑郁管理行为变化过程的影响第63页
       ·干预对抑郁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第63页
   ·随访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生活质量及行为转变的影响第63-64页
   ·研究的局限与建议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附录一第73-74页
附录二第74-80页
附录三第80-81页
附录四第81-84页
综述第84-92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干预方法对肝硬化住院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
下一篇: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