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微孔板表面改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21页 |
| ·概述 | 第8页 |
|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 | 第8-16页 |
| ·高分子表面概述 | 第8-9页 |
| ·低温等离子体概述 | 第9-12页 |
|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方法 | 第12-15页 |
|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酶联免疫检测法与微孔板概述 | 第16-20页 |
| ·酶联免疫检测法及其原理 | 第16-17页 |
| ·ELISA中的固相化处理及微孔板改性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2 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的表面改性 | 第21-28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聚苯乙烯样品的等离子表面处理 | 第21-22页 |
| ·处理后聚苯乙烯的性能测试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 ·接触角 | 第22-25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5-27页 |
| ·FTIR-ATR分析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3 等离子体法聚苯乙烯表面接枝顺丁烯二酸酐的研究 | 第28-37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聚苯乙烯样品的等离子表面改性 | 第28-29页 |
| ·处理后聚苯乙烯的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 ·接触角 | 第30-31页 |
| ·XPS分析 | 第31-33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 ·红外光谱 | 第34-35页 |
| ·吸光度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4 等离子体法聚苯乙烯表面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 第37-45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聚苯乙烯样品的等离子表面改性 | 第37页 |
| ·处理后聚苯乙烯的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 ·接触角 | 第38-39页 |
| ·XPS分析 | 第39-42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2-44页 |
| ·红外光谱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5 等离子体法氨基磺酸表面改性聚苯乙烯 | 第45-52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聚苯乙烯样品的等离子表面改性 | 第45-46页 |
| ·处理后聚苯乙烯的性能测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 ·接触角 | 第46-48页 |
| ·XPS分析 | 第48-50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0-51页 |
| ·红外光谱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6 结论 | 第52-53页 |
| 7 展望 | 第53-54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 10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