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4页 |
·番石榴果实蝇概况 | 第9-15页 |
·分类地位及检疫性地位 | 第9-10页 |
·寄主与为害 | 第10页 |
·地理分布 | 第10-12页 |
·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主要鉴定特征与近似种 | 第13-15页 |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与植物检疫及入侵生物学的关系 | 第15-17页 |
·种群遗传学与种群遗传结构 | 第15-16页 |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在植物检疫及入侵生物学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 第17-30页 |
·基于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第18-23页 |
·基于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第23-28页 |
·基于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第28-30页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0-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第34-68页 |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34-37页 |
·样品的采集、收集与保存 | 第34-36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4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7-39页 |
·PCR扩增与检测 | 第39-40页 |
·序列测定及比对确认 | 第40页 |
·种群遗传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6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42-43页 |
·PCR扩增与检测 | 第43页 |
·序列测定与比对确认 | 第43-45页 |
·种群遗传结构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5-62页 |
·讨论 | 第62-67页 |
·主要分布区内番石榴果实蝇的遗传结构 | 第62-63页 |
·番石榴果实蝇的起源及其扩散趋势和路线 | 第63-66页 |
·云南地区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第三章 磁珠富集法构建番石榴果实蝇微卫星文库 | 第68-87页 |
·试验材料 | 第68-70页 |
·试验材料 | 第68页 |
·主要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68-70页 |
·试验方法 | 第70-78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71-72页 |
·基因组DNA的酶切及回收 | 第72页 |
·接头的制备 | 第72-73页 |
·接头引物与回收片段连接 | 第73页 |
·基因组PCR文库的构建 | 第73页 |
·探针与接头连接片段的杂交 | 第73-74页 |
·磁珠富集番石榴果实蝇微卫星片段 | 第74页 |
·目的微卫星片段的克隆 | 第74-75页 |
·PCR法筛选阳性克隆 | 第75-76页 |
·微卫星引物设计 | 第76-77页 |
·微卫星引物多态性的检测与基因分型 | 第77页 |
·多态性数据分析 | 第77-7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4页 |
·基因组DNA的酶切及磁珠富集效果 | 第78-79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序列测定 | 第79-80页 |
·微卫星引物设计与检测 | 第80-81页 |
·微卫星引物多态性数据分析 | 第81-84页 |
·讨论 | 第84-86页 |
·磁珠富集法在实蝇微卫星位点开发中的应用 | 第84页 |
·TP-M13-SSR在微卫星位点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第四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第87-125页 |
·试验材料 | 第87页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第87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87页 |
·试验方法 | 第87-9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87页 |
·PCR扩增与检测 | 第87-88页 |
·等位基因分型 | 第88页 |
·种群遗传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88-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120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93页 |
·PCR扩增与检测 | 第93页 |
·微卫星等位基因分型 | 第93-95页 |
·种群遗传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95-120页 |
·讨论 | 第120-123页 |
·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120-121页 |
·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 第121-122页 |
·中国云南地区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第122-123页 |
·番石榴果实蝇入侵防控措施建议 | 第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32页 |
·主要结论 | 第125-126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6-127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127-132页 |
·关于番石榴果实蝇样品的采集 | 第127-128页 |
·关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与微卫星标记的比较 | 第128-129页 |
·关于实蝇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的展望 | 第129-130页 |
·关于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建立的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作者简历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