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可能的创新与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6-18页 |
·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 第16-17页 |
·财政分权与政府间财政职能分配 | 第17页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合理的分权 | 第17-18页 |
·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 | 第18-21页 |
·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 第18-19页 |
·“省直管县”与组织结构扁平化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比较分析 | 第21-26页 |
·“市管县”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对比分析 | 第21-24页 |
·“市管县”体制的弊端 | 第21-22页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 | 第22-24页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省直管县”改革的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 第24页 |
·“省直管县”改革的经济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省直管县”改革的技术环境分析 | 第25页 |
·“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的成效分析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当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比较 | 第26-31页 |
·各省采用不同模式的原因 | 第26-27页 |
·各省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差别 | 第26页 |
·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 第26-27页 |
·现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 | 第27-29页 |
·“浙江模式”——由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 | 第27-28页 |
·“海南模式”——市县分治 | 第28-29页 |
·浙琼两种改革模式比较总结 | 第29-31页 |
·两种改革模式的异同点 | 第29-30页 |
·两种改革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第五章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的选择 | 第31-40页 |
·西部面积较大的欠发达地区——向县级下放权力 | 第31-33页 |
·西部地区地域及经济发展特点 | 第31-32页 |
·西部地区“省直管县”改革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中东部较发达地区——扩权强县 | 第33-36页 |
·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地域及经济发展特点 | 第34页 |
·“扩权强县”改革模式分析 | 第34-36页 |
·已形成区域经济中心的发达地区——“撤县建区” | 第36-40页 |
·已形成区域经济中心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 第36-37页 |
·“撤县建区”改革模式分析 | 第37-40页 |
第六章 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40-45页 |
·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 | 第40-41页 |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 | 第40-41页 |
·健全权力下放监督机制 | 第41页 |
·构建政府间协调机制 | 第41页 |
·改革和完善地方税制 | 第41-43页 |
·培育地方主体税种 | 第42页 |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 第42-43页 |
·规范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3-45页 |
·合理分配转移支付资金 | 第43页 |
·适当调整转移支付结构 | 第43-44页 |
·完善转移支付监管体系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