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最优预判期限研究--基于LT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信用风险及信用度量第11-14页
  一、信用风险内涵第11页
  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特点第11-12页
  三、信用风险度量第12-14页
 第三节 信用风险结构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第四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第二章 信用风险结构模型的演进第21-32页
 第一节 默顿模型(Merton Model)第21-23页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框架第21-23页
  二、默顿模型的违约率测算第23页
 第二节 LS模型(Longstaff-Schwartz Model)第23-27页
  一、LS模型概述第23-24页
  二、LS模型基本假设与框架第24-25页
  三、LS模型的固定利率债券定价第25-26页
  四、LS模型的浮动利率债券定价第26-27页
 第三节 LT模型(Leland-Toft Model)第27-32页
  一、LT模型概述第27-28页
  二、LT模型基本假设与框架第28-29页
  三、LT模型违约边界与预期违约率第29-32页
第三章 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LT模型中长期识别力检验第32-42页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参数设定第32-37页
  一、样本公司选取第32-34页
  二、参数设定第34-37页
 第二节 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第37-39页
 第三节 模型有效性分析第39-4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最优预判期限研究第42-54页
 第一节 样本公司的再选取及其数据收集第42-45页
  一、样本公司再选取第42-44页
  二、参数重设第44-45页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第45-46页
 第三节 判别结果验证及最优预判期限研究第46-52页
  一、基于误判率对最优预判期限的研究第46-48页
  二、基于ROC曲线对最优预判期限的研究第48-52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方向第52-5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4-55页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录第61-74页
后记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效应研究
下一篇:我国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