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接触球轴承的摩擦学优化设计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工程背景 | 第9-15页 |
·国内滚动轴承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 第9页 |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基本额定载荷 | 第9-10页 |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学优化设计的意义 | 第10-14页 |
·摩擦学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 第14-15页 |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接触应力和疲劳寿命分析 | 第15-17页 |
·载荷分析 | 第17-19页 |
·遗传算法和免疫算法概述 | 第19-21页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19-20页 |
·免疫算法概述 | 第20-21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2 角接触球轴承的应力场与相对疲劳寿命分析 | 第23-37页 |
·引言 | 第23页 |
·HERTZ接触理论 | 第23-26页 |
·Hertz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曲率的计算 | 第25-26页 |
·应力和疲劳寿命计算模型 | 第26-30页 |
·接触应力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Mises应力的计算 | 第28-29页 |
·疲劳寿命计算 | 第29-30页 |
·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球径误差的影响 | 第32-33页 |
·沟曲率半径系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径向游隙的影响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3 联合力作用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载荷分析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接触力学模型 | 第37-44页 |
·纯径向载荷作用下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 第38-39页 |
·中心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 第39-40页 |
·偏心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 第40-42页 |
·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 第42-44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径向力作用下的轴承 | 第44-45页 |
·中心轴向力作用下的轴承 | 第45页 |
·偏心轴向力作用下的轴承 | 第45-46页 |
·联合力作用下的轴承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 | 第48-61页 |
·引言 | 第48页 |
·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模型 | 第48-51页 |
·目标函数 | 第48-49页 |
·设计变量 | 第49-50页 |
·约束条件 | 第50-51页 |
·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51-55页 |
·编码方法 | 第51-52页 |
·目标函数映射成适应度函数 | 第52页 |
·遗传算子 | 第52-53页 |
·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53-54页 |
·遗传算法计算流程 | 第54-55页 |
·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55-59页 |
·变异概率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交叉概率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角接触球轴承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的免疫算法优化设计 | 第61-69页 |
·引言 | 第61页 |
·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的免疫算法优化设计模型 | 第61-62页 |
·免疫算法的实现 | 第62-65页 |
·免疫算子 | 第63页 |
·免疫疫苗的确定 | 第63-64页 |
·免疫算法流程 | 第64-65页 |
·轴承额定载荷免疫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65-68页 |
·3210轴承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65-66页 |
·3218轴承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69-7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