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中耐氯菌的耐氯特性及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23页 |
·消毒剂耐受细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分枝杆菌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分枝杆菌消毒模型 | 第17-20页 |
·分枝杆菌耐氯性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分枝杆菌生物膜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试验方法 | 第25-33页 |
·试验菌株 | 第25页 |
·试验菌株 | 第25页 |
·试验菌株培养 | 第25页 |
·菌株的计数 | 第25-26页 |
·菌液浓度对试验的影响 | 第26-28页 |
·消毒剂衰减特性 | 第28-32页 |
·自由氯衰减特性 | 第28-30页 |
·一氯胺衰减特性 | 第30-31页 |
·二氧化氯衰减特性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悬浮耐氯菌的消毒灭活特性 | 第33-48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制备污染水样 | 第33页 |
·试验流程 | 第33-34页 |
·产黏液分枝杆菌消毒特性 | 第34-41页 |
·自由氯消毒效果 | 第34-36页 |
·一氯胺消毒效果 | 第36-38页 |
·二氧化氯消毒效果 | 第38-40页 |
·三种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 | 第40-41页 |
·鞘氨醇单胞杆菌消毒特性 | 第41-44页 |
·藤泽式甲基杆菌消毒特性 | 第44-46页 |
·三种细菌耐氯特性比较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附着耐氯菌的消毒灭活特性 | 第48-60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1页 |
·试验设备及流程 | 第48-51页 |
·测试指标 | 第51页 |
·附着耐氯菌的生长特性 | 第51-56页 |
·消毒剂对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 第51-55页 |
·营养浓度对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 第55-56页 |
·附着耐氯菌的消毒灭活特性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分枝杆菌的消毒动力学关系及其耐氯特性分析 | 第60-88页 |
·消毒动力学模型概述 | 第60-62页 |
·自由氯灭活曲线的拟合模型 | 第62-70页 |
·Chick 模型 | 第62-65页 |
·Chick-Watson 模型 | 第65-66页 |
·Hom 模型 | 第66-69页 |
·Selleck 模型 | 第69-70页 |
·二氧化氯灭活曲线的拟合模型 | 第70-76页 |
·Chick 模型 | 第70-72页 |
·Chick-Watson 模型 | 第72-74页 |
·Hom 模型 | 第74-75页 |
·Selleck 模型 | 第75-76页 |
·一氯胺灭活曲线的拟合模型 | 第76-86页 |
·Chick 模型 | 第76-79页 |
·Chick-Watson 模型 | 第79-81页 |
·Hom 模型 | 第81-83页 |
·Selleck 模型 | 第83-84页 |
·分阶段模型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菌体结构特性的耐氯机理分析 | 第88-98页 |
·流式细胞术 | 第88-9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8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93页 |
·细菌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第93-94页 |
·试验步骤 | 第93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3-94页 |
·脂肪酸组成测定 | 第94-95页 |
·试验方法 | 第94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95页 |
·脂质过氧化反应 | 第95-97页 |
·试验方法 | 第95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建议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