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 ·文化产业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 ·文化产业的概念 | 第16页 |
| ·国外文化产业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 ·国内文化产业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 ·项目后评价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与特征 | 第19-20页 |
| ·国外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 ·国内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理论 | 第22-24页 |
| 3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分析 | 第24-29页 |
| ·我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情况 | 第24-26页 |
| ·文化产业项目的特点 | 第26-27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 第27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的要求 | 第27-29页 |
| ·独立进行,客观公正 | 第27页 |
| ·可信性与透明性 | 第27-28页 |
| ·实用性与信息反馈性 | 第28-29页 |
| 4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第29-35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9-32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29-30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2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方法与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 ·目前常用的项目后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 ·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3-34页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 5 实证研究:大唐芙蓉园项目后评价 | 第35-47页 |
| ·大唐芙蓉园简介 | 第35-36页 |
| ·项目介绍 | 第35页 |
| ·项目经营管理现状 | 第35-36页 |
| ·大唐芙蓉园项目后评价模型 | 第36-45页 |
| ·原始数据标准化 | 第37-38页 |
| ·计算样本相关矩阵 R | 第38-40页 |
| ·提取主成分 | 第40-41页 |
| ·主成分的命名与解释 | 第41-43页 |
| ·计算各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得分 | 第43-45页 |
| ·大唐芙蓉园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6 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 ·完善财政税收和投融资政策 | 第47-49页 |
| ·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 第47页 |
| ·建立科学的投融资体系 | 第47-48页 |
| ·培育合格的融资主体 | 第48-49页 |
|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政策 | 第49页 |
| ·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49页 |
| ·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 | 第49页 |
| ·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 第49-50页 |
|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 第50页 |
| ·将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化规范化 | 第50页 |
|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 第50-52页 |
| ·加强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 第50-51页 |
| ·培育文化科技企业 | 第51页 |
| ·发挥科技项目的引领支撑作用 | 第51-5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研究的结论 | 第5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2-53页 |
| ·研究的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