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智力障碍儿童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智力落后的定义 | 第13-14页 |
·智力落后的分类和出现率 | 第14-15页 |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 | 第15-16页 |
·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征 | 第16-17页 |
·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7-24页 |
·儿童行为问题的界定和测量 | 第17-18页 |
·儿童行为问题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 第18页 |
·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特点 | 第18-21页 |
·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 第21-24页 |
·运动干预疗法的简介 | 第24-32页 |
·运动干预的提出 | 第24-25页 |
·运动干预的理论与应用 | 第25-29页 |
·早期运动干预与智障儿童行为问题 | 第29-32页 |
第3章 运动干预的操作性研究与过程 | 第32-42页 |
·运动干预的模式设计 | 第33-39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运动干预的形式 | 第33-34页 |
·实验设计 | 第34-36页 |
·研究工具 | 第36-39页 |
·研究过程 | 第39-42页 |
·预测 | 第39页 |
·被试的选择与分组 | 第39-40页 |
·实验的实施过程与反馈 | 第40-42页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2-67页 |
·CBCL 儿童行为量表上的症状分布情况 | 第42-43页 |
·呈现“有症状”的程度 | 第42页 |
·呈现的主要行为问题 | 第42-43页 |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比较 | 第43-45页 |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量表总分的分析 | 第43-44页 |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各分量表的分析 | 第44-45页 |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与后测比较 | 第45-48页 |
·实验组前后测与控制组前后测量表总分的差值比较 | 第45-46页 |
·实验组前后测与控制组前后测各分量表的差值比较 | 第46-48页 |
·个案分析 | 第48-58页 |
·选取背景 | 第48-50页 |
·个案分析 | 第50-58页 |
·讨论 | 第58-67页 |
·显著性指标的分析 | 第58-60页 |
·其他指标的分析 | 第60-62页 |
·运动干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 第62-64页 |
·智障儿童的教学 | 第64-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智障儿童呈现较多的行为问题,其中注意问题、社交问题、退缩、攻击性问题较为严重,外化行为较内化行为严重 | 第67页 |
·运动干预对改善智障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效 | 第67页 |
·运动干预对智障儿童的注意问题、攻击性行为及外化行为问题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 第67页 |
·运动干预没有对退缩、焦虑/抑郁、躯体主诉、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行为产生统计学上积极的效果 | 第67-68页 |
·建议 | 第68-69页 |
·加大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 第68页 |
·加大对学龄初期的运动干预,重在早期干预 | 第68页 |
·智障儿童的教学 | 第68页 |
·选择合适的运动干预模式,形成系统的干预“链” | 第68-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