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酸性废水用于中低品位胶磷矿脱镁及制取湿法磷酸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2页 |
·我国磷肥、饲料工业 | 第11页 |
·磷矿资源 | 第11-12页 |
·磷矿脱镁 | 第12-15页 |
·湿法磷酸 | 第15-18页 |
·磷石膏结晶 | 第18-21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21-22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21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30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30页 |
·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 第23-25页 |
·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全铁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氧化钙、氧化硅和氟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三氧化硫的测定 | 第27-28页 |
·碳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总硫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其他指标的测定 | 第28页 |
·分析允许误差 | 第28-30页 |
第3章 磷矿粒度及其矿相学研究 | 第30-42页 |
·引言 | 第30页 |
·磷矿粉的制备 | 第30-31页 |
·磷矿粒度分布的测定 | 第31-35页 |
·磷矿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磷矿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 第32-35页 |
·磷矿工艺矿相学研究 | 第35-41页 |
·磷矿矿物成分分析 | 第35-37页 |
·磷矿矿物成分计算 | 第37-40页 |
·磷矿中各矿物成分物化性质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磷矿酸性废水深度脱镁工艺试验研究 | 第42-51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工艺流程 | 第42-43页 |
·磷矿酸性废水深度脱镁小试试验结果 | 第43-49页 |
·加酸量和pH随反应时间变化 | 第43-44页 |
·脱镁率与磷损失率情况 | 第44-46页 |
·其他实验结果与指标 | 第46-49页 |
·磷矿酸性废水深度脱镁中试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研究 | 第51-60页 |
·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意义及原理 | 第51页 |
·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的建立 | 第51-57页 |
·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过程分析 | 第51-54页 |
·绵竹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 | 第54-57页 |
·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的验证 | 第57页 |
·磷矿表观品位与实际品位 | 第57-58页 |
·酸性废水预处理对磷矿品位的影响 | 第57-58页 |
·分析纯体系预处理对磷矿品位的影响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湿法磷酸无回浆工艺参数研究 | 第60-73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原料 | 第60页 |
·实验方案 | 第60-6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1页 |
·硫酸和返酸的影响 | 第61-64页 |
·磷矿中杂质的影响 | 第64页 |
·矿粉细度的影响 | 第64-67页 |
·机械搅拌的影响 | 第67-68页 |
·反应模式的影响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湿法磷酸有回浆工艺参数研究及优化 | 第73-96页 |
·引言 | 第73页 |
·实验原料 | 第73页 |
·实验方案 | 第73-7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95页 |
·反应温度对深度脱镁磷矿萃取的影响 | 第74-78页 |
·液相SO_3浓度对深度脱镁磷矿萃取的影响 | 第78-83页 |
·回浆比对深度脱镁磷矿萃取的影响 | 第83-88页 |
·液固比对深度脱镁磷矿萃取的影响 | 第88-92页 |
·物料衡算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8章 磷石膏晶习及其成分研究 | 第96-111页 |
·引言 | 第96页 |
·二水硫酸钙晶习研究 | 第96-99页 |
·分析纯体系二水硫酸钙结晶 | 第96-97页 |
·湿法磷酸体系二水硫酸钙结晶 | 第97-99页 |
·磷石膏化学与物相分析及其成分的确定 | 第99-101页 |
·不同粒度磷石膏杂质成分分析 | 第101-109页 |
·动态分离富集法研究磷石膏中杂质组分 | 第101-106页 |
·静态分离富集法研究磷石膏中的杂质组分 | 第106-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工程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