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12-13页 |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2-13页 |
·磷与湖泊富营养化 | 第13页 |
·钙对水体磷的影响 | 第13-18页 |
·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 第14页 |
·CaCO_3晶体的形成、生长及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晶体结构表征方法 | 第16-17页 |
·XRD | 第16页 |
·FT-IR | 第16-17页 |
·其他方法 | 第17页 |
·水体CaCO_3-P共沉淀及其与除磷的关系 | 第17-18页 |
·沉水植物与除磷 | 第18-20页 |
·沉水植物菹草 | 第18-19页 |
·沉水植物菹草与CaCO_3-P共沉淀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菹草叶际淀积物中CaCO_3-P共沉淀研究 | 第22-59页 |
·南湖沉积物上覆水加磷条件下菹草对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 第22-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上覆水性质的变化 | 第24-25页 |
·上覆水叶际淀积物可能形态分析 | 第25-27页 |
·不同沉积物上覆水加低浓度磷条件下菹草对不同湖泊沉积物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 第27-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上覆水性质的变化 | 第28-33页 |
·上覆水钙磷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不同沉积物上覆水加高浓度磷条件下菹草对不同湖泊沉积物上覆水钙、磷循环的影响 | 第36-45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上覆水性质的变化 | 第37-41页 |
·上覆水叶际淀积物可能形态计算 | 第41-43页 |
·上覆水钙磷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湖泊沉积物上菹草叶片淀积物的分析表征 | 第45-54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共沉淀的化学分析 | 第46-47页 |
·共沉淀的XRD表征 | 第47页 |
·共沉淀的FTIR表征 | 第47-48页 |
·共沉淀的SEM-EDX表征 | 第48-54页 |
·讨论 | 第54-58页 |
·上覆水加磷后菹草对上覆水性质的影响 | 第54-56页 |
·菹草叶片淀积物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3 模拟条件下CaCO_3-P共沉淀及CO_3~(2-)、PO_4~(3-)分配特征研究 | 第59-7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试验设计 | 第60-61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61-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2页 |
·不同钙磷比下碳酸钙-磷共沉淀 | 第63-66页 |
·不同温度下碳酸钙-磷共沉淀 | 第66-68页 |
·pH对碳酸钙-磷共沉淀的影响 | 第68-69页 |
·碳酸钙-磷共沉淀类型及其表征 | 第69-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碳酸钙-磷共沉淀的发生 | 第72-74页 |
·碳酸钙-磷共沉淀的表征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