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8-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一、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与模式研究 | 第12-13页 |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13-15页 |
三、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 第15页 |
四、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15-16页 |
五、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 第16页 |
六、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创业 | 第18页 |
二、创业教育 | 第18页 |
三、女大学生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9-20页 |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创业教育理论 | 第21-24页 |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 第21-22页 |
二、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第22-23页 |
三、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教育公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 | 第24-30页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第25-27页 |
(一) 教育公平理论的概念与内涵 | 第25-26页 |
(二) 教育公平理论的内容 | 第26-27页 |
(三) 教育公平理论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27页 |
二、社会性别理论 | 第27-30页 |
(一) 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与内涵 | 第27-28页 |
(二) 社会性别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三) 社会性别理论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女性学理论 | 第30-33页 |
一、女性学的概念与内涵 | 第30-31页 |
二、女性学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三、女性学理论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33-56页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一、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 | 第35-38页 |
二、女大学生对女性创业的态度调查 | 第38-40页 |
三、女大学生对创业的优劣势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四、女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评价与看法 | 第44-47页 |
五、女大学生对具体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 第47-51页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一、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 | 第51-52页 |
二、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走一条“1+1>2”的创新之路 | 第52-53页 |
三、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着重于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 第53-54页 |
四、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难在培养创业兴趣 | 第54页 |
第四节 调查研究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高校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56-61页 |
一、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 第56-57页 |
二、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育内容 | 第57-58页 |
三、开展创业实践体验,积累创业经验 | 第58-59页 |
四、多专业、多学科、多高校集优势于一体,实现资源共享 | 第59页 |
五、建立实质性的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制 | 第59-60页 |
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创业型女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75页 |
附录A: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附录B:访谈题纲 | 第65-67页 |
附录C:访谈实录 | 第67-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