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困境与对策--以南京市栖霞区仙林新村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3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7-8页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1页
  (一)研究目标第11页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第11页
  (三)你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1页
 四、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五、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第12-13页
第一章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理论第13-23页
 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基本概念的辨析第13-16页
  (一)社区的涵义第13-14页
  (二)社区自治的涵义第14-15页
  (三)社区自治组织第15-16页
 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一)公民自治理论第16页
  (二)参与民主理论第16-18页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第18-19页
 三、西方社区自治的主要模式第19-23页
  (一)自治型治理模式第19-21页
  (二)行政主导型治理模式第21-22页
  (三)混合型治理模式第22-23页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第23-32页
 一、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与演进第23-26页
  (一)萌芽与曲折发展时期第23-24页
  (二)恢复与快速推进时期第24-25页
  (三)成熟和日臻完善时期第25-26页
 二、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权力架构与运行机制第26-28页
  (一)城市社区自治的权力架构第26-27页
  (二)城市社区自治的运行机制第27-28页
 三、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所面临的困境及分析第28-32页
  (一)社区自治的行政化严重第28-29页
  (二)社区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第29-30页
  (三)社区公民参与的有限性第30-32页
第三章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新村社区居民自治分析第32-46页
 一、南京市仙林新村社区发展的历史沿革第32-33页
 二、南京市仙林新村社区居民自治取得的成效第33-34页
  (一)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第33页
  (二)居委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第33-34页
  (三)完善了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第34页
 三、南京市仙林新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困境第34-42页
  (一)社区自治的体制羁绊第37-39页
  (二)社区自治的动力不足第39-41页
  (三)社区自治的资金短缺第41-42页
 四、南京市仙林新村社区居民自治困境的原因分析第42-46页
  (一)社区功能定位模糊,职能错置第42-43页
  (二)计划体制的隐蔽性在场第43页
  (三)“强国家--弱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惯性使然第43-44页
  (四)行政社区服务与社区居民需求错位第44页
  (五)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浅薄第44-46页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路径选择第46-58页
 一、重塑社区自治组织架构第46-50页
  (一)厘清“政府—社区”关系第46-47页
  (二)为社区自治“减压”第47-48页
  (三)多渠道筹集社区自治资金第48-49页
  (四)完善社区自治制度第49-50页
 二、完善社区自治的动力系统第50-52页
  (一)建立科学的社区绩效考评制度第50-51页
  (二)培育社区自组织第51-52页
 三、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第52-55页
  (一)畅通居民参与渠道第52-53页
  (二)进行因地制宜的社区文化建设第53-54页
  (三)根据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开展自治工作第54-55页
 四、推进社区人事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第55-58页
  (一)人员的统一录用机制第55-56页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第56页
  (三)规范绩效评估机制第56-57页
  (四)健全梯次退出机制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主要参考资料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现状调研第64-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战略探析
下一篇: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分裂活动的斗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