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反演比湿廓线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风廓线雷达发展历史 | 第10-14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第二章 风廓线雷达 | 第19-25页 |
| ·风廓线雷达简介 | 第19页 |
| ·风廓线雷达反演比湿廓线 | 第19-20页 |
| ·风廓线雷达探测参数 | 第20-24页 |
| ·风廓线雷达探测速度、谱宽 | 第20-21页 |
| ·风廓线雷达探测C_n~2 | 第21-23页 |
| ·湍流耗散率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风廓线雷达反演比湿廓线 | 第25-52页 |
| ·风廓线雷达反演比湿廓线原理 | 第25-32页 |
| ·大气折射指数垂直梯度M | 第25页 |
| ·M与大气比湿梯度dq/dz | 第25-26页 |
| ·大气比湿廓线反演 | 第26-32页 |
| ·影响反演的参数分析 | 第32-43页 |
| ·M符号确定 | 第32-35页 |
| ·谱宽加宽 | 第35-39页 |
| ·大气压力 | 第39-42页 |
| ·RASS虚温 | 第42-43页 |
| ·风廓线雷达联合探空反演比湿廓线 | 第43-44页 |
| ·M值计算 | 第43-44页 |
| ·起始边界条件 | 第44页 |
| ·风廓线雷达联合GPS反演比湿廓线 | 第44-48页 |
| ·GPS | 第44-45页 |
| ·风廓线雷达联合GPS反演比湿廓线 | 第45-46页 |
| ·不同高度距地的水汽含量 | 第46-48页 |
| ·风廓线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比湿廓线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风廓线雷达反演比湿廓线试验 | 第52-71页 |
| ·参与反演数据 | 第52-53页 |
| ·CFL-03风廓线雷达 | 第52-53页 |
| ·风廓线雷达与探空联合反演比湿廓线 | 第53-57页 |
| ·影响因子分析 | 第55-57页 |
| ·风廓线雷达与探空、RASS联合反演比湿廓线 | 第57-58页 |
| ·风廓线雷达与探空GPS联合反演比湿廓线 | 第58-60页 |
| ·风廓线雷达与RASS、GPS联合反演比湿廓线 | 第60-61页 |
| ·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联合反演比湿廓线 | 第61-64页 |
| ·风廓线雷达联合探空连续反演 | 第64-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