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1 引言 | 第9页 |
| 2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D)的病原、发病症状、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 第9-11页 |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病原 | 第9页 |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发病症状 | 第9-10页 |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的发生危害 | 第10页 |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防治措施 | 第10-11页 |
| ·田间管理 | 第10-11页 |
| ·化学试剂的应用 | 第11页 |
| ·抗性育种 | 第11页 |
| 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抗病接种鉴定方法 | 第11-13页 |
| ·烟粉虱接种鉴定 | 第12页 |
| ·农杆菌接种鉴定 | 第12页 |
| ·嫁接鉴定接种 | 第12页 |
| ·PCR 接种鉴定方法 | 第12-13页 |
| 4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T YLCD)病的抗性遗传规律 | 第13-15页 |
| ·醋栗番茄 | 第13页 |
| ·秘鲁番茄 | 第13页 |
| ·智利番茄 | 第13-14页 |
| ·多毛番茄 | 第14页 |
| ·契斯曼尼番茄 | 第14页 |
| ·潘那利番茄 | 第14-15页 |
| 5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 ·几种常见的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 ·AFLP 分子标记 | 第15页 |
| ·RAPD 分子标记 | 第15页 |
| ·SRAP 分子标记 | 第15页 |
| ·SSR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 ·SCAR 分子标记 | 第16页 |
| ·SNP 分子标记 | 第16页 |
| ·分子标记在番茄抗病性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 6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的研究展望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番茄野生资源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筛选鉴定 | 第18-2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 ·方法 | 第19-21页 |
| ·田间设计 | 第19页 |
| ·田间接种鉴定 | 第19页 |
| ·试管苗的培育 | 第19页 |
| ·农杆菌接种液的制备 | 第19-20页 |
| ·试管苗接种 | 第20页 |
| ·试管苗病情调查 | 第20页 |
| ·接种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PCR 检测 | 第20页 |
| ·胚培养苗的培育 | 第20-21页 |
| ·胚培养苗的保存 | 第2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 ·野生材料抗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表型比较 | 第21-23页 |
| ·不同番茄品种试管苗接种后的比较 | 第23-24页 |
| ·不同番茄品种试管苗接种后的 PCR 检测结果 | 第24页 |
| ·不同番茄品种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4-26页 |
| 3 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类番茄茄抗黄化曲叶病毒(TYLCV) QTL 的定位 | 第27-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 ·田间接种鉴定 | 第28-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类番茄茄 LA2951 IL 群体的筛选 | 第29-30页 |
| ·抗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的定位 | 第30-32页 |
| 3 讨论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不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构建 | 第34-4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9页 |
| ·材料 | 第34页 |
| ·分子标记 | 第34-35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 ·近等基因系构建 | 第35-36页 |
| ·分子标记筛选 | 第36页 |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36-39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6-37页 |
| ·CAPS 标记分析 | 第37页 |
| ·SSR 标记分析 | 第37-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多态性标记筛选 | 第39页 |
| ·多态性标记在近等基因系群体的表现 | 第39-40页 |
| 3 讨论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 英语缩略表 | 第51-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