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页 |
·国内外木材强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结构胶合板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结构胶合板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密度梯度结构单元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 第18-28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不同密度结构单元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20-27页 |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密度 | 第22-23页 |
·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组坯方式对杨木结构胶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46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刚度模型的建立 | 第29-35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几何坐标 | 第29-30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应变 | 第30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内力 | 第30-31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31-33页 |
·对称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弯曲刚度计算 | 第33页 |
·正交对称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弯曲刚度计算 | 第33-3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27 | 第35-38页 |
·不同组坯方式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弹性模量的预测和模型的验证 | 第35-38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强度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破坏机理 | 第38-40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强度准则 | 第40-42页 |
·最大应变准则 | 第40-41页 |
·霍夫曼( Hoffman)准则 | 第41-42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破坏类型 | 第42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结构设计原理 | 第42-43页 |
·不同结构对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断面密度对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56页 |
·引言 | 第46页 |
·层合板与弯曲负荷应力 | 第46-4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剖面密度分布 | 第48-51页 |
·表芯层结构单元密度对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51-55页 |
·表层密度对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性能影响 | 第51-52页 |
·表层结构单元密度与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顺纹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关系 | 第52页 |
·表层结构单元密度与密度梯度杨木结构胶合板的横纹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关系 | 第52-53页 |
·表层密度、表芯层密度差对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