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叙事中的社会图景--基于新浪微博“微话题”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绪论第12-58页
 第一节 序幕第12-14页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第14-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研究缘起第15-19页
 第三节 微博研究综述第19-36页
  一、国内微博研究文献第20-26页
  二、国内微博研究专著第26-28页
  三、国内微博研究市场报告第28-31页
  四、国外微博研究专著及文章第31-34页
  五、关于“热门话题”的研究第34-36页
 第四节 关键概念界定第36-44页
  一、微博叙事第36-42页
  二、社会图景第42-44页
 第五节 研究平台与研究对象第44-51页
  一、研究平台第44-46页
  二、研究对象第46-51页
 第六节 研究理路与方法、写作特点及论文结构第51-58页
  一、研究理路与方法第52-56页
  二、写作特点及论文结构第56-58页
第一章 微博时代的社会图景第58-79页
 第一节 社会道德观念与行为表现第58-66页
  事件一:佛山小悦悦事件第59-61页
  事件二:药家鑫事件第61-63页
  事件三:理性爱国 勿伤同胞第63-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二节 社会信任危机第66-71页
  事件一:老人摔倒扶不扶?第67-69页
  事件二:保时捷少女两次救人引热议第69页
  事件三:学雷锋做好事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三节 “中国式教育”第71-79页
  事件一:“中国式就业”——硕士争当城管和环卫工第71-73页
  事件二:“中国式幼师”——浙江虐童女幼师第73-75页
  事件三:“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无视红绿灯第75-76页
  事件四:“中国式父母”——别人家孩子第76-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二章 国民心理状态及怀旧情结第79-89页
 第一节 国民心理状态第79-83页
  关键词一:微笑抑郁症第80页
  关键词二:抱怨第80-81页
  关键词三:安全感第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二节 怀旧情结第83-89页
  关键词一:小时候的梦想第83-84页
  关键词二:眼保健操、校服第84-85页
  关键词三:《致青春》与《那些年》第85-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三章 社会正能量第89-113页
 第一节 公益正能量第89-93页
  行动一: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第89-90页
  行动二:拒绝鱼翅,年年有余第90-91页
  行动三:“光盘”行动第91页
  行动四:我有空座位第91-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二节 情感正能量第93-101页
  幸福港湾——亲情正能量第93-98页
  因为爱情——爱情正能量第98-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第三节 壮游正能量第101-105页
  关键词一:27岁女孩辞职穷游中国第102-103页
  关键词二:貓力和瘦肉的无国界壮游第103页
  小结第103-105页
 第四节 自给正能量第105-108页
  关键词一:堵车很烦躁第105-106页
  关键词二:今天做个向日葵第106页
  关键词三:我的青春我做主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节 电影正能量第108-113页
  关键词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109-110页
  关键词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四章 微博社会图景中的反思与个体社会化第113-124页
 一、微博社会图景中的社会与个体第114-116页
  (一) 现代性与道德行为表现第114页
  (二) 现代性与个体心理状态第114-116页
  (三) 现代性与情感追求第116页
 二、微博社会图景带给社会与教育的反思第116-119页
  (一) 社会法制与教育法制的反思第116-117页
  (二) 教育自身的反思第117-119页
 三、微博影响下的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同第119-122页
  (一) 微博影响下的个体社会化第119-120页
  (二) 现代性中的反思性自我建构第120-122页
 四、只要相信,我们依旧拥有美好——穿透人生的力量第122-124页
附录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后记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人工鱼群遗传算法求解CVRP问题
下一篇:澳大利亚主流印刷媒体眼中的“中国”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