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小额诉讼程序的法理基础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小额诉讼程序的内涵分析 | 第14-17页 |
·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 第14-16页 |
·小额诉讼程序的定义分析 | 第14页 |
·小额诉讼程序的本质特征 | 第14-16页 |
·小额诉讼程序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小额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适时审判原理 | 第17-20页 |
·获得及时裁判权 | 第17-18页 |
·延迟审判等于“恶判” | 第18-19页 |
·寻求“慎重”裁判和“简速”裁判的平衡 | 第19-20页 |
·诉讼费用相当性原理 | 第20-21页 |
·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原理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本质区别 | 第22-25页 |
·受案类型方面 | 第23页 |
·程序简化方面 | 第23-24页 |
·审判方式方面 | 第24页 |
·审级规定方面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对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程序的评析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背景及立法价值 | 第25-28页 |
·我国引进小额诉讼程序的时代背景 | 第25-26页 |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进程 | 第26-27页 |
·我国确立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价值 | 第27-28页 |
·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 第27-28页 |
·实现程序效益的最大化 | 第28页 |
·促进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中的问题 | 第28-30页 |
·效率价值和正义价值的冲突 | 第28-29页 |
·对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粗糙 | 第29页 |
·滥诉问题严重 | 第29页 |
·判决执行效率低下 | 第29页 |
·对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匮乏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小额诉讼程序的借鉴 | 第30-35页 |
第一节 美国小额诉讼程序具体制度的借鉴 | 第30-31页 |
·管辖法院方面 | 第30页 |
·受案类型方面 | 第30页 |
·程序设计方面 | 第30-31页 |
·保证当事人选择权方面 | 第31页 |
第二节 德国小额诉讼程序制度设计的借鉴 | 第31-33页 |
·程序的简化方面 | 第31-33页 |
·审判程序设计方面 | 第33页 |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小额诉讼程序的借鉴 | 第33-35页 |
·程序启动方面 | 第33页 |
·程序的特殊简化方面 | 第33-34页 |
·执行效率方面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 第35-43页 |
第一节 小额诉讼程序价值的重新定位 | 第35-36页 |
·效率和正义的平等兼顾 | 第35页 |
·树立平等接近正义的价值理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的细化 | 第36-37页 |
·对“简单民事案件”的界定 | 第36页 |
·“轻微权益”的量化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启动的限制 | 第37-39页 |
·在民事诉讼法上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 第37-38页 |
·运用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减少滥诉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小额诉讼程序执行效率的提高 | 第39-40页 |
·优先实行当初给付 | 第39页 |
·设立履行激励惩罚机制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小额诉讼程序救济途径的扩大 | 第40-43页 |
·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 第40-41页 |
·允许当事人在限定范围内提起再审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