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圈(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模拟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成都经济圈概况 | 第16-21页 |
·成都经济圈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16-18页 |
·成都经济圈气候特征 | 第18页 |
·2006-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 | 第18-21页 |
第3章 污染源清单编制 | 第21-26页 |
·污染源分类 | 第21页 |
·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 第21-24页 |
·污染源清单编制 | 第24-26页 |
·时间分割 | 第24-25页 |
·空间分配 | 第25-26页 |
第4章 大气边界层结构模拟 | 第26-40页 |
·四川省大气环流特征 | 第27-32页 |
·近地面流场分布 | 第27-30页 |
·高空流场分布 | 第30-32页 |
·成都经济圈风场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近地面流场分布 | 第32-33页 |
·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 | 第33-34页 |
·成都经济圈其他边界层特征 | 第34-40页 |
·温度场 | 第34-35页 |
·相对湿度场 | 第35-37页 |
·混合层高度 | 第37-40页 |
第5章 大气环境质量模拟 | 第40-64页 |
·CALPPUFF模型介绍 | 第40-47页 |
·基本方程 | 第41-42页 |
·扩散作用 | 第42页 |
·烟羽抬升 | 第42-44页 |
·化学转换 | 第44-47页 |
·模式参数设置 | 第47-48页 |
·地形资料 | 第47页 |
·气象资料 | 第47页 |
·污染源资料 | 第47-48页 |
·成都经济圈大气环境质量模拟 | 第48-64页 |
·模拟范围 | 第48页 |
·模型验证 | 第48-49页 |
·各季度空气质量 | 第49-50页 |
·浓度超标分析 | 第50-52页 |
·浓度贡献值及贡献率分析 | 第52-59页 |
·沉积量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第六章 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 第64-71页 |
·容量总量控制 | 第64-66页 |
·环境容量计算 | 第64-65页 |
·控制区域划分 | 第65-66页 |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 第66页 |
·重大污染源 | 第66页 |
·削减污染源排放量 | 第66-70页 |
·点源深度治理 | 第66-68页 |
·面源污染控制 | 第68页 |
·机动车尾气治理 | 第68-69页 |
·减排量 | 第69-70页 |
·建立大气联防联控机制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