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7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 国外学者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 2. 国内学者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 | 第14-16页 |
| (四)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1.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页 |
| 2.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一、关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一) 马克思经济学中有关收入差距的理论思想 | 第17-18页 |
| (二)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 (三) 库兹涅茨的“倒 U 型假说” | 第19页 |
| (四)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思想 | 第19-21页 |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演变 | 第21-29页 |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阶段性分析 | 第21-25页 |
| 1. 1978 年—1985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迅速缩小趋势 | 第21-23页 |
| 2. 1985 年—1990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缓慢扩大 | 第23页 |
| 3. 1991 年— 1994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 第23-24页 |
| 4. 1995 年—1998 年城乡收入差距短暂缩小 | 第24页 |
| 5. 1998 年— 2003 年城乡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 | 第24-25页 |
| 6. 2004 年—2012 年城乡收入差距相对稳定中略有上涨 | 第25页 |
|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综合分析 | 第25-29页 |
| 1. 改革重心的变化 | 第25-26页 |
| 2. 财政政策的变化 | 第26-27页 |
| 3. 再分 配政策的变化 | 第27页 |
| 4.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 第27-29页 |
| 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分析 | 第29-32页 |
| (一)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正效应 | 第29-30页 |
| 1. 利于打破平均主义 | 第29页 |
| 2. 改善社会投资结构 | 第29页 |
| 3. 对改变传统投资模式有重大影响 | 第29页 |
| 4.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 第29-30页 |
| (二)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负效应 | 第30-32页 |
| 1. 潜在的政治和社会隐患 | 第30页 |
| 2. 抑制农村生产力 | 第30页 |
| 3. 影响内需 | 第30-31页 |
| 4. 抑制农村投资 | 第31-32页 |
| 四、国内外城乡收入差距的对比分析 | 第32-38页 |
| (一)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 | 第32-33页 |
| 1. 美国、日本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 | 第32页 |
| 2. 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 | 第32-33页 |
| (二) 发达国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 | 第33-35页 |
| 1. 美国自由经济模式 | 第33-34页 |
| 2. 日本“造村运动” | 第34页 |
| 3. 韩国的新农村运动 | 第34-35页 |
| (三)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 第35-36页 |
| (四) 发达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 五、和谐社会建设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则思路与政策建议 | 第38-43页 |
| (一) 调节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则与思路 | 第38-39页 |
| 1. 从源头上控制收入差距 | 第38页 |
| 2. 用再分配手段调节既有的收入差距 | 第38-39页 |
| (二)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 第39-43页 |
| 1. 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 | 第39-40页 |
| 2.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40-41页 |
| 3. 完善再分配政策 | 第41-4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 (一)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3页 |
| (二)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