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荧光分子探针技术 | 第10-17页 |
| ·荧光的产生 | 第10-11页 |
| ·荧光光谱的特征 | 第11-12页 |
|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第12-13页 |
| ·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 | 第13-14页 |
| ·荧光探针的识别原理 | 第14-17页 |
| ·罗丹明荧光染料的介绍 | 第17-24页 |
| ·罗丹明类荧光团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罗丹明类荧光分子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选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33页 |
| ·序 | 第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 ·RbA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6-27页 |
| ·RbB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7-29页 |
| ·RbC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 ·RbQ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RbQ对Hg~(2+)离子的识别 | 第33-40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选择性 | 第34-35页 |
| ·滴定实验 | 第35-36页 |
| ·络合计量比 | 第36-37页 |
| ·络合常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 ·检测限的计算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基于RbQ-Zn~(2+)配合物的Hg~(2+)比率荧光探针的研究 | 第40-46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RbQ与Zn~(2+)的滴定实验 | 第40-41页 |
| ·RbQ与Zn~(2+)的Job曲线 | 第41-42页 |
| ·RbQ与Zn~(2+)的配位方式 | 第42页 |
| ·RbQZ与Zn~(2+)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 附录B (谱图) | 第54-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