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综述 | 第8-31页 |
·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 | 第8-9页 |
·术后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 | 第8-9页 |
·术后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 | 第9页 |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 第9-11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9-10页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第10页 |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第10页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第10页 |
·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 第10页 |
·其它不良影响 | 第10-11页 |
·术后疼痛的评估 | 第11-13页 |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第11页 |
·数字疼痛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 第11页 |
·Wong-Banker 面部表情量表法(facial expression scale,FPS-R) | 第11页 |
·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 | 第11-12页 |
·口述疼痛程度分级评分法(Oral pain rating score,OPRS ) | 第12页 |
·McMillan 疼痛评估表 | 第12页 |
·MOPS(改良目的疼痛评分)标准 | 第12页 |
·MBPS(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标准 | 第12-13页 |
·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 | 第13页 |
·术后镇痛常用药物 | 第13-16页 |
·阿片类镇痛药 | 第13-14页 |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 | 第14-15页 |
·局麻药 | 第15页 |
·曲马多(tramadol) | 第15-16页 |
·氯胺酮 | 第16页 |
·其他药物 | 第16页 |
·术后镇痛方法 | 第16-29页 |
·口服用药 | 第17页 |
·肌内注射 | 第17页 |
·静脉注射 | 第17页 |
·椎管内注药镇痛 | 第17-21页 |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 第21-24页 |
·神经阻滞 | 第24页 |
·经皮肤给药 | 第24-25页 |
·经直肠黏膜给药 | 第25-26页 |
·经皮神经电刺激 | 第26-27页 |
·超前镇痛 | 第27-29页 |
·平衡镇痛 | 第29页 |
·其它方法 | 第29页 |
·术后镇痛的问题与展望 | 第29-31页 |
第2章 引言 | 第31-35页 |
·背景回顾 | 第31页 |
·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临床资料 | 第35页 |
·一般资料 | 第35页 |
·纳入标准 | 第35页 |
·排除标准 | 第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观察组 | 第36页 |
·对照组 | 第36-37页 |
·观察项目 | 第37页 |
·手术后疼痛强度评估 | 第37页 |
·安全等级标准 | 第37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7页 |
·观察指标 | 第37页 |
·血浆内啡肽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8-39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9-43页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39页 |
·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比较 | 第39页 |
·两组患者镇痛疗效比较 | 第39页 |
·安全性比较 | 第39页 |
·两组患者血浆内啡肽含量比较 | 第39页 |
·不良反应比较 | 第39-4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3-49页 |
·腹部手术后疼痛治疗 | 第43-44页 |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腹部手术后的应用 | 第44-45页 |
·针刺镇痛及内麻点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β?内啡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 第48页 |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