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页 |
·染料废水结构特点及危害 | 第11-12页 |
·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2-14页 |
·物化法 | 第12-13页 |
·生物法 | 第13页 |
·氧化法 | 第13-14页 |
·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电凝聚电气浮法 | 第14-15页 |
·内电解法 | 第15页 |
·电催化氧化法 | 第15-17页 |
·电-多相催化氧化技术 | 第17-19页 |
·多相催化技术在染料废水中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选择 | 第18-19页 |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 第19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类 Fenton 体系性能研究 | 第21-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试验试剂 | 第21-22页 |
·试验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装置及内容 | 第23-24页 |
·电催化反应装置及实验步骤 | 第23页 |
·载体预处理 | 第23页 |
·多相催化剂制备 | 第23-24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 第24页 |
·催化剂表征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Fe_2O_3/γ-Al_2O_3催化剂表征 | 第25-26页 |
·初步确定体系各因子影响程度 | 第26-28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降解动力学及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磷钨酸杂多酸盐体系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研究对象 | 第37页 |
·试验试剂 | 第37页 |
·试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装置及内容 | 第38页 |
·电催化反应装置及实验步骤 | 第38页 |
·载体预处理 | 第38页 |
·多相催化剂制备 | 第38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8页 |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 第38页 |
·催化剂表征分析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HPW/γ-Al_2O_3催化剂表征 | 第38-41页 |
·初步确定体系各因子影响程度 | 第41-43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降解动力学及机理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结论 | 第49-51页 |
第4章 TMB-PMo_(12)杂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性能研究 | 第51-66页 |
·试验材料 | 第51-52页 |
·研究对象 | 第51页 |
·试验试剂 | 第51-52页 |
·试验仪器 | 第52页 |
·实验装置及内容 | 第52-53页 |
·电催化反应装置及实验步骤 | 第52页 |
·载体预处理 | 第52页 |
·多相催化剂制备 | 第52-53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53页 |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 第53页 |
·催化剂表征分析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TMB-PMo_(12)/γ-Al_2O_3催化剂表征 | 第53-56页 |
·正交试验分析 | 第56-57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57-63页 |
·降解动力学及机理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酸性大红 3R 降解中间产物分析鉴定及途径推测 | 第66-77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66-67页 |
·TOC 分析 | 第67-68页 |
·LC-MS 分析 | 第68-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创新点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