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 ·立论依据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第2章 会管理创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 第18-22页 |
| ·更新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引领乡村发展 | 第18-19页 |
| ·提高综合能力,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化解乡村矛盾 | 第19-20页 |
| ·规范农村社会行为,提升服务意识,解决社会问题 | 第20-22页 |
| 第3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的现状反思 | 第22-28页 |
|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农村社会经济引领角色传统守旧 | 第22-23页 |
| ·农村社会淡化利益协调影响 | 第23-24页 |
| ·农村结构发展管理角色缺位,社会失序增多 | 第24页 |
|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 ·中央与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24-25页 |
| ·农村经济结构变革,未找准市场经济中的定位 | 第25-26页 |
| ·农村社会结构变革,政权组织松散出现缺位 | 第26页 |
| ·党政干部自身建设问题 | 第26-28页 |
| 第4章 社会管理创新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新型角色定位 | 第28-36页 |
| ·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实践者 | 第28-29页 |
| ·实现党对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领导的战斗堡垒 | 第28页 |
| ·紧密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桥梁 | 第28-29页 |
| ·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引领者 | 第29-31页 |
| ·农村社会关系的协调者 | 第31-32页 |
| ·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人利益关系的协调 | 第31页 |
| ·各种组织矛盾冲突的协调 | 第31-32页 |
| ·建立农村社会机制的组织者 | 第32-34页 |
| ·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 | 第32页 |
| ·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 | 第32-33页 |
| ·探索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 第33-34页 |
| ·党员队伍建设的规范者 | 第34-36页 |
| ·严格“入口”,畅通“出口” | 第34页 |
| ·突出重点,改善党员结构 | 第34页 |
| ·完善对党组织的考核机制,建立领导问责制 | 第34-35页 |
| ·抑制“宗族势力”,建立党员民主评议制度 | 第35页 |
| ·坚持“村务三务公开”,有效预防腐败行为 | 第35-36页 |
| 第5章 新社会管理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的实现路径 | 第36-43页 |
| ·通过观念的转变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角色转换 | 第36-37页 |
| ·创造条件转变思想 | 第36-37页 |
| ·增强农村党员党性的觉悟 | 第37页 |
| ·优化组织设置,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角色 | 第37-38页 |
|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第37-38页 |
| ·基层党组织完善整体协调,改进党组织领导方式 | 第38页 |
| ·积极探索扩大农村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 第38-39页 |
| ·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落实村民民主权利 | 第39页 |
| ·使党务村务透明化,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 第39页 |
| ·跟上时代的脚步,深入贯彻落实村级党员教育工作 | 第39-43页 |
| ·理性评价政绩观 | 第40页 |
| ·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方式加强实效性 | 第40-41页 |
| ·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 第41-43页 |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