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衰老突变体的来源 | 第12-13页 |
·植物衰老的概述 | 第13-19页 |
·植物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3-14页 |
·植物叶片衰老机理假说 | 第14页 |
·叶片衰老的特征 | 第14-15页 |
·叶片衰老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研究目的和方案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前言 | 第20-22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叶绿色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活性氧测定 | 第23页 |
·保护酶系统测定测定 | 第23页 |
·超显微结构观察 | 第23-24页 |
·光合速率测定 | 第24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4页 |
·D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亲本和基因池的DNA提取参照CTAB法,略有改动 | 第24-25页 |
·用于连锁分析和基因定位的群体DNA采用简易碱煮法提取 | 第25页 |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25-26页 |
·精细定位 | 第26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6-28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esl3的形态鉴定 | 第28-30页 |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0-32页 |
·叶绿素和光合速率 | 第30-31页 |
·对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32页 |
·细胞学结构观察 | 第32-33页 |
·遗传分析 | 第33页 |
·基因定位 | 第33-3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