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综述 | 第11-26页 |
一、中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一) 中医学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 第11页 |
(二)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13页 |
(三) 中医学对本病类证鉴别的认识 | 第13-14页 |
(四) 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二、现代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一) SAE概念的由来 | 第19页 |
(二) SA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9-20页 |
(三) SAE的临床表现 | 第20-21页 |
(四) SAE的影像学表现 | 第21-22页 |
(五) SAE的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六) SAE的鉴别诊断 | 第23-24页 |
(七) SAE的治疗 | 第24-26页 |
临床研究 | 第26-32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6-28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26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6-27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27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五) 剔除标准 | 第27页 |
(六) 脱落标准 | 第27-28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28页 |
(一) 基础治疗 | 第28页 |
(二) 分组治疗 | 第28页 |
三、治疗效果 | 第28-32页 |
(一)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页 |
(二) 认知功能评定 | 第28-29页 |
(三) 统计学处理 | 第29页 |
(四) 结果 | 第29-32页 |
1、治疗结果 | 第29-31页 |
2、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8页 |
一、头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第32页 |
二、于氏头穴丛刺法治疗本病的依据 | 第32-34页 |
三、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34页 |
四、评定指标的选择 | 第34-37页 |
(一) 量表的选择 | 第34-36页 |
(二) 事件相关电位-P_(300)(ERP-P_(300)) | 第36-37页 |
五、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表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