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第10-16页 |
(一) 祖国古医籍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相关论述 | 第10-11页 |
(二) 针灸古籍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相关症状的治疗的记载 | 第11-14页 |
(三) 现代针灸临床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 | 第14-16页 |
二、现代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第16-21页 |
(一) 现代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 第16-18页 |
(二)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和分期 | 第18-19页 |
(三) 现代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 | 第19-21页 |
临床研究 | 第21-29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21-24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1-23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五) 脱落、剔除标准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一) 病例分组 | 第24-25页 |
(二) 治疗方案 | 第25-26页 |
(三)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定 | 第26-27页 |
(四) 评价记录周期 | 第27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一) 两组治疗前后VA S评分结果比较 | 第27页 |
(二)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比较 | 第27-28页 |
(三)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 | 第28页 |
(四) 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5页 |
一、颈部夹脊穴的选用 | 第29-31页 |
二、巨刺法的选用 | 第31-33页 |
三、疗效分析 | 第33-34页 |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