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理论依据和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状况 | 第16-18页 |
·桥头堡建设的基本涵义 | 第16页 |
·关于桥头堡建设的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产业调整的关系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文献法 | 第18-19页 |
·调查法 | 第19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19页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9页 |
·政策分析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云南产业结构的状况 | 第20-31页 |
·云南产业结构的现实基础 | 第20-25页 |
·云南产业结构的基础和现状 | 第20-23页 |
·云南产业结构的优势 | 第23-24页 |
·云南产业结构的劣势 | 第24-25页 |
·云南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25-31页 |
·资源导向性产业与非资源类产业共同发展 | 第25-26页 |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 第26页 |
·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 第26-27页 |
·打造产业集群 | 第27-28页 |
·限制“两高一资”产业发展 | 第28-30页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 第31-41页 |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 | 第31-37页 |
·思路与原则 | 第31-33页 |
·目标和重点 | 第33-34页 |
·产业布局 | 第34-37页 |
·桥头堡建设中云南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 | 第37-39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云南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第37-38页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带来新机遇 | 第38页 |
·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 第38-39页 |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突出 | 第39页 |
·桥头堡建设中云南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 第39-41页 |
·经济外向度低,制约了云南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功能的发挥 | 第39-40页 |
·桥头堡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 第40页 |
·经济的增长过度依赖投资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加快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41-46页 |
·着重建立与桥头堡身份相对应的现代服务业 | 第41-42页 |
·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 | 第42-43页 |
·培养国际性人才 | 第42页 |
·推进国际次区域产业合作 | 第42-43页 |
·协调境内外经济互动 | 第43-46页 |
·加快工业发展 | 第43-44页 |
·鼓励出口加工业 | 第44-45页 |
·发展外向型产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第45页 |
·加大境外替代经济的支持力度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