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预报论文--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预报论文--降水预报论文

基于动力—统计的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第14-17页
     ·统计学方法第14-16页
     ·动力学方法第16-17页
   ·面临的困难与出路第17-19页
   ·动力统计预测方法第19-20页
   ·问题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动力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有效性检验第23-36页
   ·动力统计基本原理第23-26页
   ·模式及资料介绍第26-28页
     ·模式介绍第26-27页
     ·所用资料第27页
     ·分区第27-28页
   ·预测效果检验标准第28-29页
   ·动力统计理想试验第29-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动力统计预测方案的构建第36-74页
   ·静态特征相似—最优多因子组合预报方案第36-50页
     ·华北地区气候背景及系统误差订正第36-38页
     ·区域关键因子的选取及其优化组合配置第38-45页
     ·独立样本检验及个例分析第45-49页
     ·动态最优多因子组合预报流程第49-50页
   ·异常信号相似—异常因子组合预报方案第50-63页
     ·异常因子组合预测流程第50-51页
     ·区域异常降水第51-52页
     ·前期异常信号的提取第52-56页
     ·误差场分析第56-59页
     ·独立样本回报与个例分析第59-63页
   ·动态特征相似—海温演化相似预报方案第63-72页
     ·海温关键区的选取第63-69页
     ·方案参数设计第69-71页
     ·独立样本回报检验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动力统计预测方案在高度场中的应用第74-91页
   ·高度场的力统计客观定量化预测第74-78页
     ·高度场客观定量化预报方案第74-75页
     ·预报方案关键因子选取及参数设计第75-78页
   ·副高指数的预测及其不同配置下汛期降水特征第78-83页
     ·副高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第78-80页
     ·副高脊线和西伸脊点的不同配置及分类第80-81页
     ·不同副高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第81-83页
   ·副高指数的预测投影及其对降水的指示第83-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动力统计预测方案的集成预测第91-102页
   ·集成预测方法介绍第91-93页
     ·多元回归法第92-93页
     ·权重分布法第93页
     ·动态优选集成第93页
   ·集成预测流程第93-94页
   ·集成预测成员及其预测性能检验第94-98页
   ·集成预测回报检验第98-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基于模式误差分布特征的预测可信度分析第102-115页
   ·模式预报误差统计特征分析第102-105页
   ·基于误差分布的预报性能对比第105-109页
   ·基于误差分布的预报结果可信度分析第109-113页
     ·模式预报误差分布的年代际特征第109-110页
     ·旱涝预测可信度计算方法第110-111页
     ·可信度预报检验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七章 动力统计预测的业务应用及预报效果检验第115-128页
   ·动力-统计集成的月-季节气候预测系统(FODAS)介绍第115-118页
     ·系统功能第115-116页
     ·系统框架第116-117页
     ·系统核心模块第117-118页
   ·FODAS系统夏季预测效果检验第118-122页
   ·FODAS系统冬季预测效果检验第122-124页
   ·FODAS系统月预测效果检验第124-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八章 总结、讨论与展望第128-133页
   ·全文总结第128-131页
   ·讨论和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CC_CSM气候系统模式检验评估及外强迫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串联反应以及对丙炔醛类共轭极性翻转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