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出土玉璧用途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东周玉器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分期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区域性研究 | 第11-12页 |
(三) 东周用玉制度的研究 | 第12页 |
二 本文研究内容、范围及概念的说明 | 第12-20页 |
(一) 资料的选择 | 第13-14页 |
(二) “玉璧”名称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三) 关于制度的说明 | 第16页 |
(四) 本文时空范围的划定 | 第16-18页 |
(五)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东周时期玉璧的用途 | 第20-36页 |
第一节 文献资料中关于玉璧用途的记载 | 第20-28页 |
一 作为祭祀用器 | 第20-22页 |
二 作为丧葬用器 | 第22-23页 |
三 作为佩戴饰物 | 第23-24页 |
四 作为礼仪用器 | 第24-27页 |
五 作为财富象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实物资料中关于玉璧用途的识别 | 第28-36页 |
一 作为祭祀用器 | 第28-30页 |
二 作为丧葬用器 | 第30-32页 |
三 作为佩戴饰物 | 第32-33页 |
四 作为礼仪用器 | 第33-34页 |
五 作为财富象征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东周时期各区域玉璧的常见用途 | 第36-97页 |
第一节 中原地区 | 第36-61页 |
一 成周一带 | 第36-44页 |
二 晋国一带 | 第44-46页 |
三 韩国、赵国、魏国一带 | 第46-55页 |
四 秦国一带 | 第55-60页 |
五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二节 东方地区 | 第61-70页 |
一 齐国一带 | 第61-64页 |
二 鲁国一带 | 第64-67页 |
三 泗上诸国一带 | 第67-70页 |
四 小结 | 第70页 |
第三节 南方地区 | 第70-92页 |
一 楚国一带 | 第70-87页 |
二 楚以北诸国一带 | 第87-91页 |
三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四节 东南地区 | 第92-97页 |
一 吴国一带 | 第93-94页 |
二 越国一带 | 第94-95页 |
三 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三章 东周时期各区域用璧制度的异同 | 第97-103页 |
第一节 各区域用璧制度特征的比较 | 第97-99页 |
一 区域分析 | 第97-98页 |
二 用璧时代分析 | 第98-99页 |
三 墓葬等级(性别)分析 | 第99页 |
第二节 各区域用璧制度的成因分析 | 第99-103页 |
一 中原地区 | 第100-101页 |
二 东方地区 | 第101页 |
三 南方地区 | 第101-102页 |
四 东南地区 | 第102-103页 |
结语 | 第103-105页 |
附录 | 第105-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